台南市裕文國小結合資訊、校園本位課程,融入動畫學習,學生製作動畫影片。圖/裕文國小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想觀賞原汁原味的原創影片,不用到電影院,只要參與台南市裕文國小每年舉辦的「畢業動畫影展」就能看得到。為培養孩子天馬行空創造力與想像力,裕文國小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推動「裕文新視界」特色課程,教導學生認識動畫原理與進行拍攝、剪輯,不只栽培每個學生做小導演,完成的動畫作品更連續入圍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等眾多影展,展現台灣動畫教育的豐碩成果。
「我們一直希望能給孩子正式課程以外的另一種學習歷程,而動畫教育正是我們踏出的第一步。」裕文國小教務主任陳鴻銘談到,為了讓學生擁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校方從五年多前開始設計「裕文新視界」特色課程,並斥資五十多萬打造數位動畫教室,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畢業前都能完成一個自己規畫、拍攝、剪輯的創作短片,將創意與觀察力透過「具體實踐」展現在大家眼前。
3個年級
逐步練基本功
校方表示,「裕文新視界」特色課程是以四、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由老師帶著學生循序漸進學習,以四年級學生為例,動畫課程著重在以「發現」為主題,會透過「手翻書」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動畫基礎原理、練好基本功。而五年級則以「探索」為主題,老師會利用「逐格動畫」教學讓孩子了解動畫創作歷程,並讓學生以心智圖技巧構思與撰寫動畫腳本。到了六年級則是實際演練,課程以「創造」為主題,學生藉由分組共同完成一部動畫影片,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在團隊擔任導演、目前就讀六年級的洪琳玲,一說起「動畫經」就滔滔不絕;為了拍攝《烏龍尋寶記》,她和同學分工合作一起利用午休及放學後時間撰寫故事腳本、用樂高設定人物主角、拍攝剪輯,就連放假也到學校共同討論,歷經一年時間終於大功告成,過程雖辛苦,但看到影片放映的那一刻,超有成就感。
小地方沒做好
前功盡棄
「開始學習動畫課程後才知道原來拍片不簡單,只要一個地方沒做好,就可能前功盡棄。」就讀五年級、正在學習拍攝短片《夢遊》的阮愷澄說,過去總以為短短幾分鐘的影片拍起來應該不難,實際拍攝後才知道,只要焦距沒調準或鏡頭沒擺好,影片就會模糊,必須從頭再來,也讓大家學到如何共同做好一件事的合作能力。
在學生腦力激盪與集思廣益下,學校每年舉辦的動畫成果畢業展都十分吸睛,像是今年主題「樂高創意」動畫,就是學生們藉由樂高玩具創造影片故事與主角;也有學生以音樂盒為題材,述說珍惜人與人相處的真諦;以釣魚故事為主軸,傳達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拍片過程就是小社會寫照」,學務主任汪純煌表示,要完成一部作品,必須解決許多問題,學生從中成長,也走向國際,與世界交流。
所教的是讓孩子不要依賴老師,學習「責任下放」,要自己規畫,排定時間表完成作品:老師陳孟訓說,單是色彩,就讓小朋友不斷嘗試,認識美學、創意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