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與捨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2016.06.12
12867觀看次
字級
慧清法師
慧柏法師
慧喜法師
慧印法師
慧倫法師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福慧家園上周日共修會主題「貪與捨」,恭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持,邀請禪淨法堂職事慧印法師、男眾學部教務主任慧喜法師、寺務監院總務組組長慧柏法師與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職事慧清法師與談;分別針對捨與貪、捨與得、捨與學佛、捨與禪等關係加以剖析,並藉由生活經驗與譬喻故事的分享,教導大家認識貪與捨,進而在生活中力行三好、以捨治貪,圓滿幸福之道。

慧倫法師引用《迷悟之間》中「不貪為寶」說明,貪是指對所好之物起愛著之心,人的欲望無窮,生活中種種東西,很容易讓人起心動念,貪欲多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富貴的窮人,因此要以「心」來駕馭欲望,心中有道德、慈悲、三寶與真理,才是真正的寶藏。

生活中有那些是因貪而產生?又貪些什麼?慧柏法師以食、衣、住、行為例表示,社會上舉凡「食安」或「交通」等問題,都是因貪而起,因為求好吃、加入不健康的東西;因為貪快、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要「捨」才能對治「貪」,星雲大師曾說:「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大師也曾以百元義賣墨寶給小朋友、讓青年住「總統套房」,來成就大家的學佛因緣,期許與會大眾,學習大師以「捨」給予眾生需要的慈悲精神,在生活中力行三好。

慧清法師除了以信徒參加「短期出家」、將法師教導佛光人「四給」的工作信條做為公司經營模式,而成就事業的事蹟為例,來印證「捨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的道理之外,也勉勵大眾布施要有歡喜心與恭敬心、懂得細水長流,一個人希望能長命百歲、榮華富貴,在於是否真正落實「給的人生」,因為有捨、才有得。

「放下就是捨,不捨,如何成佛?」在捨與學佛的關係中,慧喜法師談到,學佛要能捨迷入悟、捨妄歸真,在生活中,面對人、事、物,要能放下欲望、知足澹泊,放下執著、謙虛受教,放下小我、成就大我,離開妄念與執著,心才能沒有牽掛、自在解脫。

慧喜法師以星雲大師心繫眾生、用「無我」精神來興建佛館為例,說明「捨」也是另一種提起、信心與力量,並藉由播放「人因欲望驅使而掉入無底洞」、「兩隻鳥因執著一塊肉而看不到當下」等精采短片,讓大家在寓教於樂中學習如何放下自己所執著的偏見、傲慢與盲點,進而用一分知足的感恩心來廣結善緣。

捨與禪有什麼關係?慧印法師表示,「禪」是一種捨,即是捨掉自己的分別執著、貪愛束縛,並以「默仙禪師屈伸自如」、「末利夫人不被戒相所惑」等禪宗故事,與佛陀所開示聖言量勉眾,人要先捨去「我」、再捨去「想要」,方能通往幸福快樂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