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傳統寺廟的建築維修,在許多國家都有不同的經驗和方式,文建會國立文資中心響應四月十八日「國際文化資產日」,將在四月十八、十九日舉辦「國際文化資產日—傳統寺廟建築保存修護研討會」,讓各國專家學者藉交流分享經驗,也開放民眾報名。
研討會以「傳統寺廟建築」為主題,專家學者針對各國傳統寺廟建築,分別以專篇論文方式發表。除了分享經驗及實際修護案例,並可促進國際間的合作。
國立文資中心主任施國隆表示,台灣古蹟與歷史建築中,以傳統寺廟數量占居最多比例,其建築工藝技術精湛,此外,與周圍社區也發展出豐富的脈絡。
施國隆說,傳統寺廟建築大多隔若干年代,即進行修建、擴建、增建、重建等,寺廟建築從傳統社會結構發展至科技資訊化,隨時代變遷,也發展出當代的修護倫理、營建工法以及相關等制度。
會議還分成四個子議題,進行論文發表與座談,包括「保存修護倫理」、「修護規畫設計」、「裝飾藝術修護」、「經營管理策略」等,探討傳統寺廟建築保存修護的問題與未來維護管理方向。報名可上文資中心網站查詢,四月十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