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質詢教育部青年署,針對媒合大學生到企業及公部門實習,時薪最低僅一百二十元,沒有任何津貼,「見習變賤習」。經查這項公部門見習計畫,二○○七年到二○一三年間提供津貼,時薪五十三元到一百二十元,二○一四年起不提供,因配合學校實習給學分數,取消津貼福利。
青年到企業實習時薪偏低,除了合作企業須提高大學生工讀時薪外,企業界不斷向政府反映,學校培育的人才不能立即使用,造成產學落差;人才供需失調、產業結構過度集中及未顧及產業需求有關。
我們都清楚產學落差關鍵在於,老師用之前的教材教現在的學生,以解決明天的問題,沒能跟得上潮流,更遑論創新;何況企業一缺人,就跟政府、學校要,還嫌人才不好用,國外企業卻常投入非常多經費成立訓練機構培養人才。
政府談人才培育問題本應包括產業界,產業必須創新,創新又需要改變,調整難免會碰到失敗。
我認為這是社會氛圍,倘若政府在制度面不配合,又高舉人才培育計畫旗幟,狂下猛藥的結果,忽略了本質,就可能變成人才養成的嚴重性,政府們下猛藥同時,別迷失方向!
林立生(台北市/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