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針對量販店、書店、便利超商、3C賣場等各大零售通路進行調查,家樂福、7-Eleven、誠品書店、燦坤、星巴克、屈臣氏、麥當勞等企業,被消費者認為是各銷售通路的「品類殺手」。
所謂的「品類殺手」指某一類零售通路中的巨無霸,是能奪得最多消費者青睞、市占率最高的盟主。「品類殺手」可能因為提供了某種商品、改善了某些消費環境,甚至以價格稱霸了整個市場,成為市場領導者,因此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舉例而言,以往的人習慣每隔一、兩天就上傳統市場採購生鮮蔬果、肉品,但隨著大型、低價的量販店興起,轉變成在周休二日開車前往量販店,以一次購足的方式採買生活必需品。
因此,強勢通路不但可以決定什麼該賣,也決定該用什麼價格賣,甚至引導消費者需求,進而改變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並創造出新的品類。
台灣「品類殺手」調查中出現一個值得觀察的情況,那就是每個品類殺手與居次的業者的市占率都相差懸殊,例如誠品書店以百分之六十七的懸殊差距,超前排名第二的金石堂書店(百分之二十二點四);統一超商更以壓倒性的百分之九十二點七遙遙領先其他同業。
探究其因,消費者心中的「品類殺手」,除了店數多或營業額領先外,還特別強調「服務品質」與「消費者滿意度」,這些等質化指標受到消費者的肯定,才能創造出優勢的「品類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