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客
宋神宗趙仲鍼,出生於仁宗慶曆八年(一○四八),其父英宗趙曙,即位後多病,大臣們促立太子。英宗乃在為帝第三年,立仲鍼為太子,改名「頊」。
太子頊天性好學,平日讀書常對講官發問,其用功之勤,經常廢寢忘食。治平四年(一○六七)正月,英宗崩逝,太子頊即位,時年二十歲,是為神宗皇帝。
他既不須太后垂簾聽政,也不全依仗父皇舊臣如韓琦、富弼、歐陽修的幫助。他自有擔當,頗能獨立衡斷。舉經營英宗山陵(墓地)為例,他斷然下詔:「國家遭大喪(指仁宗、英宗之喪),公私困竭,宜減節冗費。」當時的財政困窘,已是入不敷出,年虧一千五百七十三萬六千緡。神宗務實,乃斷然實施節約,並先在父喪上著手,甚見其果敢,使大臣們心服。
神宗為帝第十個月,翰林學士司馬光,呈上所編撰之《通志》,請皇上御覽。神宗閱後大為稱賞,親為撰序,並賜書名《資治通鑑》,可說是最為妥貼的書名。而其序言也寫得精采,如謂該書「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自餘治世盛王,有慘憺之愛,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儉勤畏,亦各得聖之一體」、「荒墜顛危,可見前事之失,亂賊姦宄,厥有履霜之漸」、「故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鑑,以著朕之志焉耳。」全篇才五百三十六字,言簡意賅,用字妥切,不知者當以為出於大文豪之手;誰料乃出於二十歲年輕皇帝之手。神宗才識之高,由此可見。
他在位十八載,正值盛年有為,卻遽爾崩殂,實為國家之不幸,令後人嘆惋不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