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偉
陳子昂,唐代四川三台人。少年入鄉校讀書,奮志向學,精窮墳典,練成一手古雅而沉厚的文章,便入長安應試。當代的風氣,長安的文壇上,注重藻飾與辭華,他的文章儘管古趣斑斕,雄奇深肆,因為不合潮流,沒人閱讀,使他十分失意。
長安有個專賣樂器的商人,藏有一具胡琴,因索價百萬才肯出手,京中豪貴,彼此傳觀,不知好在哪裡、沒人敢買。陳子昂知道了,他出錢一千緡,把它買下,此一壯舉轟動京城,眾人問他,為何肯出重價買琴?陳子昂道:「此琴演奏起來,出神入化,有驚天地,泣鬼神之妙。」大眾紛紛要求他表演,見識見識。
陳子昂手捧胡琴道:「我是四川人陳子昂,帶了文章百篇來到首都,卻無人見知;現在這一具胡琴,不過是普通一個絃索手玩的把戲罷了!我們何必太注意它?」說著當眾把胡琴打碎,然後拿出自己的文章來,分贈觀眾。他這種驚人的豪闊,使得他的聲名,在一夜之間,傳遍首都,大家這才知道他的文章,的確別具風格。
經過這一次之後,陳子昂的作品,才開始受人注意。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發千古之幽思,悲愴慷慨,引人興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