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老師 養蜂作育鷹才10年

 |2016.04.20
5736觀看次
字級
蜂鷹啄食贅皮中的蜂蛹、蜜蠟,成為養蜂場清道夫。圖/簡廷謀提供
簡廷謀養蜂飼育蜂鷹,提供鳥友拍照攝影、推動保育。圖/卜敏正

【本報綜合報導】嘉義高工室內設計科老師簡廷謀,十年前教學生影像設計時需用鳥類生態圖片,發現修圖有版權問題,決定自行拍攝作品作為影像處理教材,走訪全國各地、上山下海拍攝鳥類生態。後來在嘉義中埔山區發現蜂鷹,開始租借農地養蜂,清理贅巢吸引蜂鷹盤旋覓食,並在附近規畫偽裝帳,提供鳥友在不打擾蜂鷹狀況下拍照、賞鳥。

經營蜂具買賣

發現蜂鷹盤旋

簡廷謀當時為認識鳥種、加入鳥會、幫忙鳥類調查、統計,發現台灣猛禽類鷹、鳩數量愈來愈少,特別是許多鳥友都嘆「拍不到二級保育蜂鷹!」他才知道台灣蜂鷹數量少,拍攝要碰運氣。

簡廷謀老家經營蜂箱、蜂具買賣,少量飼養種蜂。約四年前中埔鄉某蜂農告知蜂場有老鷹盤旋,他觀察多日,才發現嘉義也有蜂鷹,並開始躲在偽裝帳內拍攝。

他說,秋冬季蜂類減少,蜂鷹飛到養蜂場附近覓食,因為蜂農將蜂巢旁增生贅皮(又稱贅巢)刮除拋棄,蜂鷹啄食贅皮中的蜂蛹、蜜蠟,成為養蜂場清道夫。這讓他興起「養蜂」觀察、紀錄蜂鷹的想法。

「溪崖高低落差有上升氣流,適合蜂鷹盤旋。」簡廷謀根據蜂鷹盤旋區域,找到嘉義水上與中埔鄉交界處一溪崖邊農地,飼養二十多座蜂箱,他每天清晨清理蜂箱,刮除贅皮置放林木間,假日就近觀察記錄,沒多久發現吸引八隻蜂鷹覓食,今年初更發現蜂場上空已有二十多隻蜂鷹盤旋,還發現成鷹帶幼鷹翱翔、覓食,代表蜂鷹已在附近築巢成為留鳥。

簡廷謀說,蜂鷹有三種,包括歐洲蜂鷹、東方蜂鷹及菲律賓蜂鷹,台灣都是東方蜂鷹,主要以蜜蜂、虎頭蜂等幼蟲、蛹為主食,五月繁殖期也吃蛇、蜥。因羽色多變,每隻都不同,鳥友又稱「千面食蜂鳥」。但蜂鷹有侯鳥習性,嘉義不多見。簡廷謀將蜂鷹照片上傳網路,不吝分享拍攝點,但要求鳥友在不驚擾蜂鷹狀況下,進入偽裝帳拍攝。並立約禁用閃燈、不得私自餵食、趕鳥,拍照人數也限制。

簡廷謀指出,蜂鷹有記憶、靈性、怕生人,受干擾就不來覓食,他提供鳥友一個生態攝影環境,更重要是透過觀景窗認識蜂鷹,加強保育觀念。

飼育蜂鷹影響

專家看法不同

「鳥類最大天敵就是人類!」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李灌霖認為,願投入蜂鷹保育、生態復育是好事,但若從自然法則看,養蜂場切割贅皮、飼育蜂鷹,提供觀察拍照機會,是否已影響蜂鷹習性,讓牠愈來愈不怕人?

他指出,攝友小動作是否影響蜂鷹誰都難料,過往曾發現有人為私利、商業化,圈地、管制鳥的棲息環境,甚至餵食、誘捕,這不但傷害鳥,也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