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學堂」學員陳丁好(左起)、沈椿、林朱環年老後才有受教育機會,每個人專注寫書法。圖/蘇郁涵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田寮區崇德國小有一班「不老學堂」,學員幾乎都是當地七、八十歲不識字的老人家,他們為了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精神,每周三天到學校練習寫字,有人苦練後,厲害到能跟孫子通LINE,也有人解決了過去搭公車「只認司機不識字」的困擾。
「老人家勤學向上精神,令人敬佩。」崇德國小校長方淑娟為了讓「老學生」有信心、不因課程太難而打退堂鼓,特別為他們設計活潑有趣課程,包括挑選老人熟悉歌曲〈望春風〉等,透過一邊唱歌一邊看歌詞,學習識字。
校方最近還邀請書法老師到學校教阿公、阿嬤寫書法,體驗古代人寫字樂趣。有學生因手發抖,字寫得歪七扭八,嘴裡念念有詞「我寫字好醜」、「我實在有夠憨慢」,老師會鼓勵他們「有志者事竟成」,讓他們保持學習熱忱。
「我會寫我家地址了!」課堂上最高齡的八十二歲學生沈椿說,她過去因為不識字,到醫院掛號時,都得麻煩醫護人員幫她填寫基本資料,「害我感到很歹勢」。現在學會寫字後,就不必麻煩別人。
七十八歲的陳丁好說,文盲生活帶來的不便,不勝枚舉,最令她感到困擾的是,過去搭公車,只要熟識的司機請假,她就不敢搭車,如今學會看公車站名,不怕搭錯車。
學生林朱環說,小時候因為要照顧弟妹,沒機會念書;得知崇德國小有為不識字居民開課,她第一個報名,拿起筆寫字那刻,內心好感動,很惜福。她學會新注音輸入法,在智慧型手機上輸入「早安」、「吃飽了沒」、「我想你」等基本日常生活用語,想念孫子時,就跟孫子通LINE,為嬤孫感情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