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長魏國彥回答處理德翔台北貨輪汙染海域不力時,再度提到需要有「海洋事務委員會」一起處理。
該委員會原計畫七月四日成立,也呼應外界認為海洋事務範圍相當廣泛,需要有專責機構進行統合發揮系統化效能,才能讓海洋得以永續開發利用的要求。
海洋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全球海洋每經濟產值約二點五兆美元(約台幣七十七兆),每年以平均百分之十一速度增加,預估到二○二○年產值將到達三兆美元。
為此先進國家依各自特色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日本政府將發展重心放在港口及海運業、沿海旅遊業、海洋漁業以及海洋油氣業等四大產業,占總產值百分之七十,展現成為海洋經濟大國的企圖心。
美國海洋經濟總值為二千五百八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百分之四點四,超過農業,發展重點則放在採礦、休閒旅遊與海上運輸,海洋經濟從業人員達二百七十七萬人。
台灣四面環海,坐擁金山而不自知,也缺乏總體海洋發展戰略,海洋經濟發展亦遠落後周邊國家,包括海洋養殖、海洋風力發電、藻類生質能源開發等,養殖及捕撈漁業也遭到限縮。
新的執政團隊若不想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出路就在海洋,政府除了積極透過區域經貿合作開拓外銷市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外匯,如何在激烈的海洋競逐中,找到利多和有利的定位開創新商機,也是思考「海洋事務委員會」組織定位與功能的另一重點,別只在乎海洋保育。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