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電影《人魔》中,漢尼拔博士生煎被害人大腦,被害人居然保持清醒;類似場景出現在醫院手術台,部分的腦瘤病患開顱手術中保持清醒,可以唱歌、算術、甚至在平板電腦上畫畫,還有患者手術過程中用平板電腦精算程式。
林口長庚外科部副部長魏國珍表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為最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台灣每年新增六百多例原發性惡性腦瘤,這類腦瘤占四成,因惡性高、惡化速度快,晚期患者存活率僅一年半。
魏國珍指出,治療惡性腦瘤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切除腫瘤後,再輔以放療、化療等,但腦瘤與腦部神經緊密結合,一有閃失,傷及運動、感覺、語言等神經功能。
為降低手術對腦神經功能的損害,長庚引進「清醒開顱術」,專家在過程中監測患者各項功能,出現異常立即告知開腦醫師,避開這塊神經區域。
魏國珍說,曾幫一名金融界高階經理人切除腦瘤,為了保留對於數字的敏感度及邏輯功能,患者一邊手術,一邊透過平板電腦執行精算程式,運算出錯,代表相關神經可能受損,立即停刀。
另有腦瘤患者為繪畫老師,為維持對色彩及構圖的敏感度,生理專家術前設計一套相關測驗,患者手術過程中在平板電腦上繪畫、塗色;另有人倚賴語言或歌唱維生,就得在術中持續說話、唱歌。
治療證實 提升生活品質
魏國珍說,該院累積上百例清醒開顱個案,患者躺在三十度手術台上,開顱手術區域由神外醫師主刀,全程無菌消毒,腦部施以局部麻醉,但仍維持認知、說話及手部操作功能;至於監測部分,由語言、生理學專家及復健科醫師負責。
林口長庚腫瘤科主治醫師廖繼鼎表示,開顱切瘤手術,通常不會切得太精準,避免影響術後各項功能,相對提高日後復發風險。
健保已核准血管新生抑制劑用於治療復發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成人患者,臨床研究證實有助延長腦瘤患者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約六個月,減少因腦水腫導致視力、語言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