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浩洪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陝州夏縣(今山西運城)人。他自幼聰明慧敏,以兒童時代砸缸救人,及編纂《資治通鑒》而世代揚名。可是,他長大做官後的廉潔骨鯁,卻是鮮為人知了。
西元一○六四年,北宋英宗年間,司馬光出任諫議大夫,一○六八年,宋神宗熙甯初年,官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等職,可謂高官顯貴。但,為官廉潔,清正自律,除享用官家薪俸外,從不牟取外財,所以,家境經濟是非常窘困,以至於妻子病故後,沒錢發喪,無奈之下,只能賣掉僅有的三頃薄田,置辦棺木將其埋葬。
到了老年退歸鄉里,日子更為拮据,一人生活,孤立無援,跟前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他的老友劉賢良,得知這種情況後,託人帶話,意欲用五十萬錢給他買一個婢女,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司馬光聽說,立即一口回絕。他告訴來人說,自己做官幾十載,為了省錢,平時生活常吃糙糧,很少吃肉;穿的衣服也是葛麻粗布,從不穿戴綢緞綾羅。如果用這麼多的錢買個婢女,不管誰出錢,都是奢靡之舉,違逆自己的心意,此事萬萬不能。
一○七○年熙甯三年,司馬光遷至當時的西京洛陽居住。在這裡,居住著許多達官貴人,每家都是亭台樓榭、畫閣遊廊,整天的笙管笛簫、悠哉樂哉。可是,他這裡卻是茅屋草舍,陋室棲身,門庭冷落,少有人來。和前者相比,真正是相差懸殊,天壤之別。
到了夏天,由於陽光強烈,酷暑難捱,院中又無遮蔭避涼之所,自己只得在屋內挖了個丈餘深的地洞,用磚砌好,在裡面躲避暑天。為此,在當地流行出「王家鑽天,司馬入地」的諺語。有一個冬天,北風勁吹,雪花飛舞,屋中清鍋冷灶,凍得人瑟瑟發抖。正巧一個友人來訪,進得屋來,友人連呼「好冷」,無奈之下,司馬光苦苦一笑,煮來一碗薑湯,叫友人喝下驅寒。
千年以來,人們談起司馬光的廉潔骨鯁,還是嘖嘖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