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老年人重視養生,喜歡常溫的奶茶,甜度較低,選小珍珠」、「那我調配三分糖、去冰加小珍珠,看看合不合他們的口味。」在電腦兩端,同學看不到彼此操作界面,一位只有前端的消費者資訊,一位只能在後端製作調配,雙方必須在線上不斷溝通、討論、協調,才能合作製出最佳銷售飲品。
教育部推動「教師合作問題解決教學能力提升計畫」,開發合作問題解決電腦化測驗系統,昨舉行「成為神一樣的隊友:合作問題解決教學提升記者會」,邀請教育部長吳思華,一起和彰化彰安國中學生玩真人版的測驗。
彰安國中學生蔣佳珊說,自己參加過真人版「調製珍珠奶茶」單元,發現「最好的溝通,必須從聆聽開始」,唯有不斷提供資訊、聆聽隊友意見,才能充分合作解決問題。
教育部委由台中教育大學推動此計畫,依據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十二項指標,一○四年全國計有三百五十所國高中、約八萬五千名學生參與合作問題解決課程與能力檢測。根據測驗結果,學生在「建立及維持相互的理解」、「建立及維持團隊合作」有良好表現;在「問題解決所需要採取適當的行動」較薄弱,顯示學生碰到問題所採取的解決方法可再加強。
教育部今年首度徵選十四所國中小、高中職擔任「教師合作問題解決教學能力提升計畫基地學校」,開發一系列教材與教學活動,如運動計畫、搶二十五、畢業旅行、種菜計畫等十四個跨科學、數學及綜合的單元,將合作解決問題融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