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學團隊學生經果農示範,體驗採收裝箱過程。圖/教育部提供
【記都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台南大學及中原大學開設偏鄉創新創業課程,帶領大學生進入苗栗雙連國小,與社區八位農民,以當地高接梨為核心商品、學校作為銷售基地,打造專屬雙連梨的社會企業品牌,發展「『梨』想家園」方案,團隊除了經營安心農產及維持農民收入,還將利潤回饋學校與社區發展。
教育部去年推動「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將大學能量引進偏鄉中小學,協助社區發展微型企業或在地經濟創業。去年參與試辦的偏鄉中小學共有十二校、大學校院十二校、二十一位大學教師及一百三十位大學生參與偏鄉駐點。
台南大學及中原大學規畫的「苗栗縣卓蘭鎮雙連國民小學與社區—『梨』想家園」方案,獲得藝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志鴻肯定,給予資金支持,昨天特別在教育部舉辦成果發表。
卓蘭鎮雙連社區位處偏僻,青年人口外移情形嚴重,雙連國小目前學生有三十人,校長周昌柏說,希望結合大學教師專業及學生創意,與社區居民共同發展特色產業,同時期待吸引青年回流,共創學校與社區雙贏。
教育部部長吳思華表示,將偏鄉校打造成創業基地,有助學校與社區永續發展,盼其他部會與企業能挹注資源,協助青年創意實踐,創造青年圓夢與偏鄉翻轉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