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韋利
鏡頭一開始,艾美懷絲唱的是生日快樂歌,而我知道結局必然是死亡。
艾美懷絲當紅的時候我不認識她,查了之後,才知道我們年紀相彷。無論是對一位歌手,或一位創作者來說,二十七歲,都是還擁有無限可能的年紀,然而,她的心臟停止了,這讓我想起作家邱妙津,往生時是二十六歲。
又一個憂傷靈魂的離去。
從童年開始。所有的一切必然從童年開始。童年是所有人的陰影和寶藏。若是一個人活得夠久,且願意仔細回頭看看,就會慢慢看清楚。艾美很早就想要離家。她說,媽媽你對我太好了。她說,我爸不認為我需要勒戒。她說,我找到了新的減肥方法,只要全部吐出來就好了。
失愛的生活任誰都想逃避:暴食症、性、愛情、毒品、酒精,而這些將身體一步步引向死亡。艾美懷絲最後留下的同名紀錄片,呈現了她的創傷和她的天賦、她的黑洞以及她的炙熱的光芒。
鏡頭的晃動彷彿傳達她一生的暈眩,狗仔聚集的閃光燈扎得觀眾眼盲;而且,電影院太冷了,我忍不住要發抖。帶來痛苦的從來就不是才華,而是愛的缺乏。多希望這世界能允許她「安靜的走在路上」,能允許她安安靜靜,「做下一張專輯」。
創作的時候,她總能深深凝視自己的生命和內在,將音樂帶給世界。
可惜最後,她的保鑣說:「她躺在那兒,就像睡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