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禽流感大流行造成家禽產值損失超過四十五億元後,年初國內養鵝場陸續傳出感染新型HPAI禽流感病毒,導致雛鵝大量暴斃,供需失衡,使得平均一隻鵝售價高達二千元。
疫苗是預防及控制禽流感疫情最有效方法,為了防範人類的禽流感大流行,世界上疫苗研發的精英團隊,傾全力較量疫苗的研發。
近年來國內學術機構亦積極開發禽流感疫苗,使用的疫苗株選殖來自禽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與人流感的病毒基因,以反轉基因法組合而成,目前國內建構H5N1禽流感病毒的重組H5DNA,投藥後可保護小鼠,不受禽流感疫苗株感染,未來希望能保護國內養鵝、養雞、養鴨等產業避免受到嚴重衝擊。
如何整合相關科研人力及經費,在研發禽流感疫苗技術和時程取得先機,創造龐大商機,是相關單位當務之急。
生技製藥屬高風險、高資金需求產業,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美國一項針對生技產業投資研究報告指出,亞洲發展生技產業競爭力,台灣、中國大陸分居一、三名,但中國大陸五年內將躍居首位。
台灣要如何選定適合國內發展的生技領域和項目,例如優質種苗暨新品種研發、中草藥運用等,發揮整合能力,找到台灣生技廠的利基,結合中國大陸的原料、資金、市場優勢,將可創造出最大經濟效益,是務實思考台灣如何推動生技產業的重要關鍵,而不是做出政府將帶著「決心」和「信心」的口頭宣示。
兩岸在生技產業發展有很大合作空間,何苦執念於意識形態,錯失造福兩岸人民的良機。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