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表示,將依立法院決議,五二○前暫緩所有「公公併」推動。清大副校長周懷樸認為,教育歸教育,不應牽涉政治,必須以兩校規畫、師生看法為主,「如果大家都認為是好事,就應該做下去」。清大和竹教大的合校案是兩校自發推動,且進行十年了,「不同學校有不同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不該把所有公公併暫緩」。
周懷樸表示,清大昨天正式發給全校師生、職員和竹教大的合校意見調查,依目前了解,大部分意見是贊成,最快將在四月中旬的校務會議討論,很擔心會因為公公併暫緩受到拖延。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國立大學「公公併」,是採教育部主導、學校自發雙軌並進,只要區位接近、學術互補,都可資源整合。他強調,少子化加上高教資源有限,大學整併對研究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有好處,最重要是希望整併後能產生更大效益,提升高教競爭力。他說,立法院於一百年修正大學法第七條,教育部可衡酌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教育資源分布、學校地緣位置等條件,主動推動國立大學整併。
陳德華指出,現在大學整併有兩種型態,一種是「由下而上」,由學校之間自己討論後,提出整併規畫,再由教育部相關專業委員會進行審查,例如政大和台科大,交大和陽明都是類似情況。另外包括台大和國北教大、清大和竹教大、中山和高雄大學,也都是大學自發性合併。
另一類是「由上而下」、教育部主導的合併案,包括屏東教大和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已合併為屏東大學;台東大學、台東專科學校合併案,可望在明年掛牌。除了上述兩案,還有高應大和第一科大合併案。陳德華說,教育部是透過整併推動小組,進行國立大學全面盤整,選定一些值得推動的案子,基本設定是同一縣市裡面有兩所以上的大學,其中一校的規模很小,就會考慮有無推動整併的必要。
陳德華說,成大跟南藝大的案子確實是「由上而下」,但過程中,教育部還是希望充分聽取學校意見,但遺憾的是,南藝大校內對整併議題從未好好討論,假設校內充分討論後決定不要走整併的路,教育部也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