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農委會今年起實施「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農地「作一休一」,桃園市今年第一期稻作休耕創史上新低,只有一百一十公頃,耕作面積創新高,造成一期稻秧苗供不應求,農民紛紛「搶苗」,甚至「南苗北調」,奇貨可居。
受到休耕政策大變革,今年耕作面積創新高下,造成一期稻秧苗供不應求,農民紛紛「搶苗」,甚至「南苗北調」,奇貨可居。
「秧苗真的缺很多啦!」桃園市大園區育苗業者陳燕卿表示,往年一期作培育秧苗平均數量約十三萬箱,今年耕作面積大爆量,秧苗早不敷需求,單單接手訂單就少了五萬箱秧苗,約兩百公頃農田的插秧量。
陳燕卿說,二十年來,少有一期稻作瘋搶苗,因老農民凋零,年輕人不願從事辛苦育苗工作,北部育苗場找不到工人,因此歇業,秧苗就「斷炊」,還好當地農民事先找地自行種秧苗、躲過苗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