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月十日是世界腎臟日,統計國內每十人有一位患有慢性腎臟病,每年洗腎費用占健保支出三百四十二億元。但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調查指出,五成六民眾誤以為按時服用三高藥物會傷腎,有兩成不知道驗尿可檢查腎病變。
國健署去年進行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高達五成六民眾存在錯誤觀念,且錯誤觀念率男多於女,年輕族群逾六成、老年逾四成,顯示民眾對於西藥傷腎的刻板印象仍未進步。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表示,門診常有慢性腎臟病患擔心吃三高藥會傷腎,未來需面臨洗腎一途,但事實上慢性病演變成洗腎的比率不到十分之一。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副組長賈淑麗表示,錯誤觀念比率上升屬統計誤差範圍,現已加強學校與職場衛教。
陳鴻鈞強調,糖尿病患常合併高血壓與高血脂,若未好好控制病情,十五到二十年後很可能演變成需洗腎,因此控制三高就是保護腎臟,此尤驗尿是發現腎臟病的重要方法,民眾應定期檢測。
陳鴻鈞說,今年世界腎臟日主題為兒童腎病,兒童慢性腎病多為遺傳或先天腎臟功能有缺陷,全台十九歲以下洗腎病患約一百多人,還有人因病情發現較晚,不到十歲就要洗腎一輩子。他建議,父母發現家中孩子出現泡泡尿、夜尿、易倦怠、發展遲緩等症狀,必須提高警覺,至小兒腎臟科驗尿檢查;要預防慢性腎病上身,生活應保持少菸少酒、多運動,飲食少鹽、多喝水,勿暴飲暴食。
國健署呼籲,四十歲以上者可多加利用定期免費成人健檢,早期發現慢性腎病、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