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捐佛首 文物回歸典範

文/妙熙 圖/人間社記者蔡榮豐 |2016.03.02
2078觀看次
字級
一名信徒虔誠的對著佛首合十禮拜。 圖/人間社記者蔡榮豐
星雲大師(左)贈予中國文化部長雒樹剛一筆字,雒部長也回贈《甲骨文金文》。 圖/人間社記者蔡榮豐

文/妙熙

北齊的釋迦牟尼佛佛首造像,從河北省幽居寺裡黯然失竊,到二十年後光榮回歸,失竊與出現的過程皆令人始料未及,當中有兩個關鍵人物。

一是河北博物院副院長劉建華,自佛首被盜後,她撰文發表在一九九九年《文物雜誌》第八期的期刊上,讓專家們都知道佛首來路不明,使得賣家不敢貿然在佳士得或富比士上公開,等於是斷了佛首被拍賣的命運。

天時地利人和

再來,就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二位信眾將佛首捐贈予他後,義無反顧的回捐原址,並由兩岸萬人見證「金身合璧」,讓原本暗無天日的佛首瞬間光明正大。

佛首回歸具足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意義:

一、文物回歸意識抬頭:二次世界大戰前,西方國家以殖民帝國之姿豪取強奪他國文物,如圓明園流失在拍賣場上的數字,遠遠多於回歸數量,眾所皆知的十二獸首,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年初巴基斯坦提出訴訟,要求取回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時,鑲在皇冠上的一顆鑽石,那也是一枚戰利品。

星雲大師無條件回捐佛首,在世界文物回歸浪潮下,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二、從高點看兩岸問題:星雲大師以九十高齡護送佛首到北京,陸方高規格迎接,並罕見的開放機場記者會,顯示雙方對此事的重視,原因為何?

佛家說「一水四見」,魚看水是家、人看水是水、餓鬼看水是膿血、天人看水是琉璃。看待佛首回歸,雙方都站上了中華文化的歷史高點,化解了政治或宗教上的處境,以智慧順利讓佛首光榮回家,同時公開辦展讓民眾皆大歡喜。

大師說:「捐贈看起來是小事,但對中華文化是大事。」

三、佛首說法延續佛教:佛教聖地從印度沿古絲路(今中亞)一代,當時創作的佛教藝術多已斷崖殘壁,如玄奘大師西行所見之阿富汗巴米揚大佛,二○○一年已被塔利班組織破壞。中國三武一宗毀佛滅寺、敦煌經典古卷被賤賣等,留給和平的佛教徒許多遺憾。

中華文化大事

相對於此,這尊北齊古佛極為幸運了。星雲大師以宗教家的立場說明:「有形有相的佛首是切的斷,無形無相的法身如同虛空,卻是切不斷的。」讓佛教徒回到法的本體去思考,讓遺憾的心理有了重建工程。有相的佛教藝術品是被破壞了,但內心的信仰愈顯得堅強。

此次,佛光山全力促成北齊佛首佛身「金身合璧」,傳達了人間佛教帶來的和平與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