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地區生產的鳳梨釋迦(亦稱蜜釋迦),九成以上銷往中國大陸,外銷量已經突破一萬公噸,出口值超過十億元,平均每斤售價達百元。
由於外銷過度集中,加上台灣多屬小農經營型態,無力分散市場,在看到大陸限縮來台旅遊陸客人數,衝擊到旅遊相關產業後,果農們對於兩岸關係,在台灣政權輪替後,是否還能維持現狀,不致影響他們既有的產銷通路,更加感到憂心忡忡。
由於鳳梨釋迦產期短(盛產期為十二月至隔年一月),加上長途運輸不易,為了分散風險,確保台灣鳳梨釋迦產業穩定發展,維護農民生計,農政機關應該立即成立應變小組,透過外館協助詳細調查分析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國家,當地消費者對鳳梨釋迦接受程度,選定目標市場,並據以研擬具體可行的行銷方案。
日本農產品能順利在國外市場流通,一方面積極與香港、美國、墨西哥和南韓等出口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檢疫條件等協商;還與農協及青果、水產等批發市場合作,在機場和批發市場內設立據點,並派農林水產省職員常駐,負責發行出口證明、調查病害蟲等的檢疫及通關事宜,可一口氣辦完農產品出口證明、檢疫、通關等手續,將辦理出口手續的時間減縮,讓農產品能更快速送達海外消費者手中。
日本食品企業如養樂多、味之素、龜甲萬醬油等,則派員深入實地了解,非只辦理短期食品展售或試吃活動。
並根據東歐、東南亞各國的飲食習慣和消費環境,開發出適合當地的食品及調味品,讓該企業的海外業務營業利潤大幅提高。
這些實例,都可以作為新政府降低兩岸關係變動,對國內鳳梨釋迦果農等產業帶來負面衝擊的重要參考,不能只靠信心喊話。
農業挑戰接踵而至,如何找到對的人,並透過全方位政策,推動早日兌現選前對農民的承諾,會是檢驗新政府施政能力的一大指標。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