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才 上 國家的未來繫於人才的去留

文/陳家倫、 黃自強 |2016.02.28
2604觀看次
字級
大陸企業人才招聘,總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前來爭取。 (資料照片)
會計師呂觀文表示,中共將招攬人才列為「國家戰略」。圖/陳家倫、 黃自強
「新加坡商辦大樓」。新加坡以大吸磁效應招攬,源源不絕的各類人才,也造就高度經濟發展。圖/陳家倫、 黃自強
透過新達城會展中心的各項展覽,最能感受到新加坡高度競爭的商業模式。圖/陳家倫、 黃自強

文與圖/陳家倫、 黃自強

大陸強國之道 吸納人才

台大校長楊泮池指出,二○二一年台灣人才外流將成世界第一。中國大陸因為離台灣近,加上中共對台「統戰」使然,人才往大陸去的情況相當明顯。許多出走的「台勞」表示,離開台灣「不是大陸有多好,而是台灣把我們往外推」。專家認為,大陸把吸納人才列為「國家戰略」,政府也應提高留住人才的政策方針。

大陸轉型 人力需求

主計總處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布二○一五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全台民眾月薪不到三萬元者,高達三三五萬二○○○人,占百分之三七.九三。

統計同時顯示,去年全台四十二萬失業人口中,有約二○萬七○○○人曾獲工作機會,但當中有一半的人覺得「待遇太低」,寧可不就業。

二十九歲的小艾,在大陸工作邁入第四年,當年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放下工作到英國念碩士,學成後回到台灣一家知名廣告公司面試,對方開出的薪水竟然只有二十八K,「那一刻我真的非常震驚」。小艾表示,她赫然發現台灣職場,高階人才的需求很少,基層的工作卻很多。

一名私立大學畢業的吳姓博士生表示,台灣高教市場師資需求飽和,高教環境對菜鳥老師的態度是「給你教職對你是很大的恩惠」,他只好把目標轉往大陸。吳姓博士生說,到大陸求職,除了年薪是台灣兩倍,連面試的機票、住宿都統包,也不會要老師幫忙招生,讓他決定到大陸發展。

類似小艾與吳姓博士生的例子在台灣社會不算罕見,在人才出走的同時,中共「十三五」規畫(第十三個五年規畫,二○一六至二○二○年)則提到要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大陸台商服務組會計師呂觀文表示,由此可看出,大陸對人力的需求,從早期的勞力、資金,轉變成為「高階人才」。

留住人才 台灣應有措施

「十三五」規畫鼓勵大陸的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個人等有序參與人才開發和人才資源引進。呂觀文表示,這些被「點名」要積極招攬人才的機構或對象,跟台灣市場外流的主要人力重疊。大陸官方鎖定的「重點項目」如文創、精緻農業等,大陸並沒有急迫需求,卻是台灣也相當重視的產業,說明大陸是有計畫地在拉攏台灣的人才。

呂觀文表示,面對大陸的競爭,政府多以「專案」方式留住台灣人才,而非長期策略,「政府就像企業,當底下的人紛紛求去,代表政策方向有問題」,當對岸積極向台灣人才招手時,台灣理應有因應的戰略布局。然而在科層化的組織架構下,與人力資源相關的部會無法整合,只能解決點狀問題,無法全面布局。

在大陸台資傳統產業工作的小奇則說,當年退伍在台灣找不到工作,因而動念去大陸,四年過去,就在公司計畫拔擢他擔任課長時,小奇毅然決然放棄升遷的機會,帶著大陸籍的太太回到台灣。讓小奇決定回台的原因是,企業對台幹的期待就是「救火隊」,長期下來影響身心健康。

小奇表示,很多到大陸工作的人,並非是為了追求高薪,而是在台灣能拿到的薪水,連生活都有困難。吳姓博士生也有同感,如果台灣能善待人才,尊重大學教授的專業,就算對岸祭出兩倍高薪,他還是願意留在台灣。

呂觀文認為,目前很多台灣人到大陸工作還是會很思鄉,不是自成小團體,就是每天只在工作場所跟睡覺處往返。不過當愈來愈多的台灣人開始到大陸去,這樣的骨牌效應,會讓「到大陸工作就像到台北一樣」,久了就不會覺得不適應,因此,留住台灣人才,政府務必要有急迫感。

新加坡儲才三部曲 營造磁吸

身為東南亞國協的小紅點,新加坡將「人才為治國之本」硬道理發揮極致。這攸關著新加坡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突破東南亞諸國的強鄰環伺困境。因此,新加坡招攬人才腳步從未停歇,偌大吸磁效應結果,擁有源源不絕的各類人才。

新加坡今年建國五十周年,各界歡欣鼓舞慶祝之際,新加坡政府規畫的「智慧國」計畫早已啟動。總理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執政團隊,肩負下一個五十年總舵手角色,要以全國視野角度打造智慧國願景,目的就是永續生存發展。

擁有人才庫 各企業總部進駐

新加坡除投入所需資源,更鼓勵企業和人才共同加入這個行列。李顯龍站在永續經營角度,了解新加坡除了要打造具創業精神的文化,也需相應的人才,包括吸引優秀新加坡人才回流。

走進辦公大樓林立的新加坡金融商圈,不難看到國際金融集團、重要的工業集團或服務業均在這裡設立營運總部。這群來自全球的執行長看準的就是新加坡擁有各行各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透過新加坡這個重要的平台跳板,資訊可以快速流通,商機更可以無限大。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陳正吉、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副會長陳正旻都是移居新加坡多年的企業家。根據他們的長期觀察,「國家環境」、「政府效率」、「薪資」三大面向是新加坡足以吸引人才進駐的三部曲。

陳正旻說,新加坡治安良好,基礎設施完善,花園城市國家的招牌環境,高度吸引人才進駐,沒有適應困難,也能很快融入新加坡社會。尤其,國外人才不論申辦任何文件都不會產生「推、拖、拉」爭議,充分凸顯新加坡的政府效能。他並說,新加坡的薪資條件也高於亞洲其他國家,相較於薪資和各項福利,大多比國外人士的母國要好。

待遇、發揮、環境 留才之道

陳正吉受訪認為,新加坡吸納人才成功之處,更包括提供充裕經費支持研究領域和環境,讓專業人才有優渥薪水和得以發揮專業技能環境,諸如在生化科技的中西藥等領域有很多專利發明。甚至在專業人才居住環境方面也提供宿舍,使其無後顧之憂,進一步強化人才續留新加坡發展意願。

陳正吉也以實際案例,說明新加坡採取積極手段延攬人才,新加坡由於經濟發展需要,人才缺口非常大,需要補充包括勞工在內的各類人才。新加坡勞工部在一九九八年時還成立國際人才招聘局,專門負責在國際市場吸引人才到新加坡。

他指出,新加坡甚至也還有諸如「Experience@Singapore Company Visits」、「Careers@Singapore」等各式各樣吸收人才的網站,充分吸納專業人才到新加坡發展。科技研究局(A*STAR)是新加坡重要的政府機構,積極致力為新加坡培養全球一流的科學研究機構和人才。因此,新加坡向全球包括台灣、香港、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招聘人才,不論是為了經濟發展或國家榮譽,只要是人才都會積極吸收。

外貿協會新加坡台灣貿易中心是台灣對外拓銷第一線,透過經常性的商展過程中,最能感受到新加坡高度競爭的商業模式,以及對專業人士的需求殷切。不過,新加坡人才也呈現高度競爭,這兩年勞動力市場放緩,新加坡也從強化企業競爭力著手,透過政策補助等方式,讓雇主利用教育訓練等過程,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生產力,而非大批依賴外來人力。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六年一月號

http://www.cna.

com.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