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愛地球 當我們只剩一個地球 下

文/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2016.02.21
1713觀看次
字級
中國是經濟大國,也是污染大國,圖為安徽省合肥市的化學工廠。圖/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大陸民眾戴著口罩在霧霾中晨運。圖/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大陸近年來空汙嚴重,圖為石家莊的霧霾。圖/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巴西使用的能源,七成來自石油衍生的化石燃料。圖/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森林砍伐是造成巴西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圖/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文與圖/周慧盈、唐雅陵、本報資料

大陸霧霾遮空 祭出「史上最嚴法」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大會(COP21)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法國巴黎登場之際,中國大陸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地區連續多日遭逢嚴重的空氣汙染,灰濛濛的霧霾遮蔽了天空和視線,也曝露大陸在治汙和減排上面臨的挑戰。

拼經濟後遺症 嚴重空汙

去年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大陸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五天出現重度以上的霧霾空汙,影響範圍超過五十萬平方公里,接近法國國土面積。其中十一月三十日當天、也就是北京遭遇重度「霾伏」的第四天,當地多處霧霾指數「爆表」,有一處檢測點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值一度飆到每立方公尺九四五微克,濃度逼近一九五二年奪去數千人生命的倫敦煙霧事件。

對於如此大範圍的重度空汙,官方提出了「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說法,不過實際上問題的根源還是與大陸的燃煤消耗有關。

大陸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高達百分之七十,傳統煤炭利用方式主要是燃煤,而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煤炭使用量也不斷增加,造成近年來揮之不去的嚴重空汙問題。

統計顯示,大陸的碳排放量在二○一三年高達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九;近一、兩年來,大陸開始減少煤炭使的用量,二○一四年用量下降了近百分之三,是最近十多年來的首次下降。

巴黎峰會期間,一份由七十位科學家共同合作、刊登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月刊的研究報告說,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量成長趨勢於二○一四年持平,二○一五年則將略為下滑約百分之零點六,主因在於大陸的改變。

大陸社會環保意識的逐日抬頭以及國際社會的壓力,促成中國大陸這個崛起大國不得不正視減排工作的必須性。

官方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二○一四~二○二○年)」指出,到二○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百分之十五,天然氣比重達到百分之十以上,煤炭消費比重則控制在百分之六十二以內。與此同時,新能源類的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五千八百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二億千瓦,太陽能裝機達到一億千瓦左右,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五千萬噸標準煤。

環保有新法 抗排待評估

此外,自去年一月一日起,大陸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被形容為「史上最嚴環保法」,原因是主管部門可依法對違法企業「按日計罰」,而且「罰無上限」。新法上路後不久,陝西某家業者就因違規被連續罰了相當於台幣七千九百萬元的天價罰款。

「史上最嚴之法」出爐前,大陸環保法已經二十五年未曾修訂,「法令落後於實際」的結果造成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及執法手段都十分有限,相對於工商、稅務或公安等其他部門,環保部門顯得很弱勢,甚至被譏諷「沒牙齒」。「有牙齒」的新法施行後,大陸環保組織期待甚深,但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就在巴黎峰會舉行之際,大陸環保部針對京津冀派出十多個小組,重點督查企業在重汙染天氣時的應對措施落實情況,結果發現許多地區雖已啟動應急措施減少排放,但仍有不少企業違法,主要問題包括部分業者違法違規排放,「散煤汙染問題在很多地方十分嚴重」。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峰會開幕時表示,大陸二氧化碳排放將在二○三○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屆時森林蓄積量將比二○○五年增加四十五億立方公尺。

不過,習近平也表示,峰會將提出的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在國內政策、能力建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妨礙開發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合理需求。

習近平的談話透露出大陸在減排和經濟發展上不可避免的衝突,特別是在當前大陸經濟趨緩的情況下,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保治理,將是大陸政府的巨大考驗。

巴西伐林、能源業是排碳大凶手

去(二○一五)年十一月,巴西三十七個環保團體組成的資訊網「氣候觀測站」(Observatório do Clima)公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Seeg)最新數據,儘管二○一四年亞馬遜伐林範圍減少百分之十八,巴西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二○一三年,仍未明顯改善。

產業碳排量 仍居高不下

二○一三年因亞馬遜伐林指數提高百分之二十八,巴西全國的碳排放量較上年增加百分之八點二,隨著二○一四年伐林速度減緩,碳排放量理應大幅減少,結果卻不然。數據指出,二○一四年巴西排放約一五.五八億公噸的碳氣,僅較二○一三年排放的一五.七一億公噸減少百分之零點十三。

其原因,雖然減低了伐林的碳排放量,但巴西能源產業排放的碳氣卻也同時增加,對全球整體降溫減碳來說,仍無太大貢獻。二○一四年,巴西能源業共排放四.七九一億公噸二氧化碳,已經和巴西經濟主要的溫室氣體來源─森林砍伐的排放量(四.八六一億公噸)不相上下。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ECD)在一份評估巴西二○一四年環境表現的報告中指出,巴西過去十五年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上約減少百分之四十。雖然有所進步,但仍有許多挑戰如水資源匱乏、土壤與大氣污染以及大量森林砍伐等待克服。報告顯示,巴西每四年的森林砍伐量,仍相當於以色列的領土面積。

而巴西政府所公布的未來數十年能源使用計畫,百分之七十一的能源仍將來自石油衍生的燃料,也與國際大國和開發中國家的投資趨勢背道而馳。

能源取代 盼落實綠色政策

去年十一月底,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如何達成全球降溫減碳的共識是與會國家主要探討的議題之一。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在九月底的紐約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中,便曾提出為COP21談判所準備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草案,嘗試為全球暖化踩剎車制定目標與策略。

雖然環境專家針對這份草案普遍持正面態度,但其制定的目標如二○二五年減少百分之三十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二○三○年減少百分之四十三;終結非法伐木;復原一千二百萬公頃森林等,仍低於世界所需以及巴西實際能做出的貢獻。

巴西環境專家卡恩(Suzana Kahn)表示,近年來拜科技發展所賜,綠色能源成本已大幅降低,只要提高乾淨能源在整體產電能源的所占比率,自然降低對碳排量較多的能源投資比例。

巴西氣候變遷論壇秘書長品格立(Luíz Pinguelli)表示,巴西的減碳降溫投資與行動必須追隨國際趨勢和利用風力、太陽能等另類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原則。觀測站總督導費瑞提(André Ferretti)也認為,巴西必須朝多元發展整體能源生產,多投資風力、太陽能和第二代乙醇等乾淨能源。

興建一座太陽能發電廠的成本效益固然不能與水力發電廠相比,但若鼓勵住宅、大廈、購物中心和其他營業場所自行利用太陽能產電,可行性就增大了。問題只在於私人投資太陽能科技設備目前仍所費不貲。

專家認為,巴西在減碳降溫方面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唯有當地政府落實綠色政策,採取更明朗的鼓勵措施,才可能帶動整個國家社會和市場朝有效減碳降溫的方向發展。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六年一月號,

http://www.cna.com.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