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20 陸財長籲消除貿易壁壘

 |2016.02.27
1117觀看次
字級
二十國集團(G20)大會二十六日舉辦「結構性改革高級別研討會」,討論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中國大陸財政部長樓繼偉(左二)出席。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昨天在上海揭幕,路透報導,預料G20將會宣布在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時採取行動,端出利多救市政策。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大陸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呼籲G20成員,從消除貿易壁壘、鼓勵勞動力的跨境流動、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及提高財政可持續性等方面著手,共同推動結構性改革,以實現全球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增長。

本次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除了匯率議題外,如何促進全球有效需求以推進經濟增長也是主要焦點之一。樓繼偉昨日出席「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別研討會」時表示,當前全球低增長困境是表象,總體表現為貿易與投資低迷。儘管周期性因素和短期的下行風險密切相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源於全球經濟的中長期結構性問題。

他認為,G20應加強改革行動的「頂層設計」。在考慮各國國情和發展差異的情況下,就一些最基本的改革領域和原則尋找最大公約數,制定改革的優先領域和一般原則,將有助於各成員協同推進和落實改革,最大限度發揮改革的正面溢出效應。樓繼偉並提出四個領域的改革建議:

一、促進貿易投資。他表示,近兩年,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增速顯著低於平均水準。G20應努力減少市場准入障礙,消除跨境貿易和投資的稅收壁壘,提高私人部門投資意願,努力恢復全球經濟的傳統增長動力。

二、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樓繼偉說,受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全球勞動力供給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勞動參與率呈下降趨勢。G20應努力打破勞動力市場分割,降低就業壁壘,鼓勵勞動力的流動。

三、鼓勵創新。一方面繼續加大對技術進步的支持,包括完善技術的激勵和保護制度及非制度性的安排,促成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

另一方面進行必要的制度性創新,包括國別層面對財稅、產業監管等領域的改革和創新,也包括在國際層面進一步推動貨幣、貿易、投資、稅收等多邊體系改革,改善全球的經濟治理。

四、提高財政可持續性。樓繼偉指出,目前全球政府的債務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史無前例,已成為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從中長期看,G20需要確保債務可持續性,逐步恢復財政政策空間,為經濟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樓繼偉也說明中國正在推進中的「供給側改革」,主要內容包括計畫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減少政府的行政管制,推動針對性減稅,特別是鼓勵創新的減稅,以及「去產能」。

新聞辭典

G20財長會議

G20是由原G7財長會議於1999年倡議成立的,除美、日、英、德、法、義、加等原G7成員外,還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印尼、巴西、南韓、阿根廷、澳洲、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及歐盟。

G20一開始僅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交換意見。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在美國提議下,2008年11月15日G20首度在華盛頓舉行領導人峰會,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迄今G20已舉行過10次峰會,基本形成由領導人峰會與財經首長會議雙軌運行的機制。

G20成員合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約占全球的90%,貿易額約占全球的80%,是當前全球總體經濟政策協調最主要的溝通平台。中國大陸於2014年取得今年G20峰會主辦權,在今年9月4日、5日杭州峰會前,預計將舉行3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4次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

26、27日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包括:世界銀行、IMF、OECD等國際組織負責人也都受邀參加,是中國大陸擔任G20主席國後舉辦的首場重要會議。由於今年以來全球金融與經濟出現大幅動盪,因此會議能否就穩定各國匯率、促進全球有效需求等議題取得具體成果,倍受市場關注。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