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也有身分證 歷歷可薯

 |2016.02.26
1567觀看次
字級
產量高、有身分證的馬鈴薯。圖/農委會種苗場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許多人到日本旅遊,愛買知名薯條零嘴當伴手禮,其實台灣也有類似產品,但台灣馬鈴薯年產量僅六萬多公噸,三分之二仰賴進口;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透過「選拔」技術,挑選出長得好、沒病害、產量高的「種薯」栽培,給予專屬「身分證」,能從產地到餐桌認證追蹤,重視健康的民眾不必擔心買到或吃到進口基改馬鈴薯。

農委會種苗場助理研究員王至正表示,國產馬鈴薯一年產六萬多公噸,只占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其餘靠進口補足,包括入菜食用或加工品,多數是進口。

馬鈴薯生長期間容易遭受病蟲害,民國九十七年國內馬鈴薯病毒感染嚴重,有百分之二十的馬鈴薯受災,為此種苗場推出選別技術,可以選出少病害、品質好的國產馬鈴薯。

王至正表示,馬鈴薯選種就如選美一樣,當馬鈴薯還是小種薯時,就挑選體格壯碩、健康無病害、產量高的當做種薯,給一張栽培溯源身分證,結合QR code驗證追溯平台,從農民種植到餐桌上,可清楚追蹤來源,消費者吃得健康安心,品質提高後價格不會比較貴。

台灣馬鈴薯原本每公頃生產二十至二十五公噸,現在利用選美的種薯種植、有身分證的馬鈴薯,每公頃產量高達四十公噸,幾乎多一倍,每公斤平均批發價約二十元,和目前未選別的馬鈴薯差不多。王至正表示,未來會增加種植面積和產量。

一年內只吃馬鈴薯 網友反應兩極

日前網路盛傳一則新聞,三十五歲的澳洲男子安德魯.泰勒決定一年內只靠馬鈴薯度日,戒掉他所謂的「食物癮」。他表示,雖然有點不尋常,但感覺精神變好,且出乎意料地享受馬鈴薯餐。

泰勒以各種方式烹調馬鈴薯:水煮馬鈴薯、馬鈴薯泥、馬鈴薯煎餅,偶爾以調味料增加風味。在家帶小孩的他說,到第五十四天已經甩肉十七公斤,以前踢美式足球的關節疼痛已消失。

網友反應兩極,有人抱持懷疑態度表示,「只攝取任何單一食物都不健康,如果餘生只吃甘藍菜,最終也會死於營養不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