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塑膠容器不能裝熱湯,那裝冷飲就可以放心喝嗎?董氏基金會提醒,研究發現,塑膠容器即使裝低溫食物,也有「塑化劑」導致不孕以及長不高的風險。專家建議,不論食物冷熱,最好使用不鏽鋼、玻璃等容器盛裝。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昨引述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塑膠容器不只盛裝熱湯會溶出塑化劑,裝冷飲同樣也會,長期使用,恐會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導致不孕、長不高。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哈佛公衛學院二○○九年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讓七十七位大學生第一周使用不鏽鋼瓶喝冷飲,第二周則換成PC塑膠瓶(聚碳酸酯材質,PC);結果發現,改用PC塑膠瓶一周後,受試者尿液中的雙酚A(BPA)濃度,比使用不鏽鋼水瓶時的濃度,平均增加了六成九。
許惠玉指出,雙酚A為環境賀爾蒙的一種,化學結構類似雌性激素,在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estrogen)的功能,長期過量接觸可能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導致不孕、長不高,造成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成功大學研究也發現,七十一名確診有性早熟現象的女童及二十九名一般女童,檢驗其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結果發現,性早熟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量,是一般女童一點二至二點四倍。
追蹤兩年發現,有性早熟現象女童,如減少避免接觸塑膠相關製品,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會明顯下降。此為二○一三年研究,已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
環境賀爾蒙 無所不在
許惠玉指出,生活中塑膠製品氾濫,日常飲食應避免使用塑膠碗盤、塑膠杯、塑膠袋、保鮮膜、微波食物等塑膠容器。吃飯前一定要先洗手,可減少可能接觸過、包括灰塵在內的環境賀爾蒙。她建議,盛裝食物的容器,應選擇用不鏽鋼、玻璃等材質,外食或外帶,也最好自備容器及購物袋。
市售塑膠瓶百百種,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林蘭砡說,PC材質已禁用製成幼兒奶瓶,其餘PC塑膠食器在上市前,也會作溶出試驗,商品被檢出過量重金屬、雙酚A,可依《食安法》處三至三百萬元罰鍰。
林蘭砡建議,挑選或使用塑膠容器前先看清標示,清洗時也別洗出刮痕,勿用鋼刷或硬式菜瓜布、並以中式清潔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