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人愛喝咖啡,大街小巷咖啡店林立,創造龐大咖啡經濟,根據財政部海關統計,八年來國內咖啡進口數量呈倍數成長,業者估算台灣每年人均咖啡飲用量為一百杯,但還不到日本和韓國的三分之一。
財政部海關統計,印尼、巴西、瓜地馬拉多年來穩居我國咖啡進口前三大國家,近年來咖啡進口快速成長,二○一四年我國自國外進口咖啡數量為二萬三千八百公噸,是二○○六年的二倍以上,價值已達三十六億元。
台灣人還不是最愛喝咖啡的,UCC咖啡根據國內每年進口咖啡數量估算,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喝掉一百杯咖啡,低於日本人三百八十杯的消耗量,也比韓國人的三百杯少,數據顯示台灣咖啡市場仍有成長空間。
許多年輕人將開咖啡店視為創業目標,業者表示,開咖啡店不如想像中的浪漫,連鎖咖啡店一家接著一家開,加上便利超商跟進爭食市場大餅,小型咖啡店生存空間愈來愈少,莫拉諾總經理羅元禧表示,在台灣連鎖咖啡店一家店面每天要賣二百杯才不會賠錢,星巴克這類高知名度連鎖咖啡店,每天賣數百杯以上不成問題,但很多咖啡店只是苦撐著。
小咖啡店海外發展成趨勢
外貿協會去年首度辦理連鎖加盟國際品牌行銷推廣輔導計畫,輔導廠商之一「莫拉諾精品咖啡」,透過貿協諮詢輔導,即決定重新定位並建立新品牌「小歐洲咖啡館」,前往中國大陸以及新加坡等市場拓銷。
莫拉諾總經理羅元禧表示,小歐洲咖啡館在中國大陸標榜現場烘焙,主打新鮮概念,走連鎖加盟方式,以外帶為主,鎖定大陸年輕世代客層,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布局,預計今年要開二十至三十家。
羅元禧分析,連鎖咖啡店通常採取中央配送方式,由總店烘豆之後,送往咖啡店沖煮,咖啡豆烘焙後四天到十四天內飲用風味最好,但大陸幅員遼闊,運輸物流耗費時間可能長達一個月,烘好的咖啡豆品質不易掌握,他向韓國進了先進機器,生豆送到加盟店後,由總部電腦操作統一遙控各分店烘豆作業,以確保品質,這才敢踏入大陸市場。
東南亞大陸 開店較容易
根據外貿協會台灣服務貿易商情網資料顯示,韓國咖啡店競爭比台灣更激烈,雖然星巴克和Coffee bean這類中高價咖啡,仍受歡迎也是主流,但由於景氣低迷不振,近年低價咖啡店崛起,韓國星巴克平均一杯售價五千五百韓元(約五點五美元),但最近流行的低價咖啡只要一千韓元(約一美元)。
韓國咖啡專賣店加盟數超過一萬二千家,在韓國經營一家低價咖啡店每月支出需一萬九千美元,因月須賣超過二萬杯(平均一天六百六十六杯),才能打平,大部分低價連鎖咖啡都在賠錢,很多店都只能維持幾個月。
羅元禧表示,大陸相對好做,目前外帶一杯咖啡約人民幣二十元,店內用二十七至三十元,估算大陸一家咖啡店一天賣一百杯就可以打平。東南亞也比台灣好做,羅元禧表示,莫拉諾馬來西亞沙巴店因租金低,人事成本便宜,消費力道不輸台灣,營收比台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