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四歲的看護劉小姐,照顧病人時被浴室門板夾傷大拇指,甲床附近卻一直存在強烈疼痛。一年來四處尋醫,三天兩頭跑醫院注射管制性止痛藥,才能短暫控制疼痛,輾轉到馬偕醫院疼痛科門診求治,醫師以「超音波導引介入性疼痛治療」,讓其疼痛指數降至最低,恢復看護工作、重拾笑容。
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治醫師楊琢琪表示,劉小姐左手拇指雖然些微腫脹,但活動度跟皮膚並無異常,唯輕壓拇指甲床時,病人臉部肌肉就會因疼痛而扭曲。確診為「神經病變疼痛」,疼痛反應被神經系統記錄下來,造成持續性的強烈疼痛。
為避免藥物引起副作用,楊琢琪建議病人嘗試「超音波導引介入性疼痛治療」控制拇指的劇烈疼痛,針對支配拇指感覺的橈神經和正中神經,以超音波輔助、施行微量類固醇及局部麻醉劑等藥劑注射。
馬偕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觀察分析,疼痛門診的病人約六至七成為神經病變疼痛,透過影像導引的介入性疼痛治療,能幫助大多數病人緩解疼痛,直接、精準地治療病灶。病人有皮膚破損或局部感染者不建議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