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再生醫學出現重要進展,活的身體部位可客製化3D列印,植入動物體內時,骨骼、肌肉與軟骨片段都能發揮正常功能。
《自然生物科技雜誌》刊出這項重要突破,點燃使用活組織修復身體的希望。專家形容這項技術就像「下金蛋的雞母」。
下顎受傷、缺耳、心肌損傷時用人體細胞精確替代充滿潛力,但該領域一直面臨保持細胞存活的巨大障壁,要是組織厚度大於零點二毫米,細胞就會因缺乏氧氣和養分陷入飢餓狀態。
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開發新技術,3D列印出佈滿人工微血管的組織,就像海綿一樣,能讓養分滲透進組織內部。
他們的綜合組織器官列印系統(Itop)結合塑型用的可生物分解塑膠和包含並促進細胞生長的水性凝膠。當列印成品植入動物體內時,塑膠即被分解,被自然、結構性的細胞基質取代。同時,神經和血管會生長。
領導這項研究的安塔拉教授表示,人類尺寸組織現在已能夠列印,植入物擁有和人類組織一樣的強度,耐用度尚待觀察,安塔拉教授認為,3D列印為醫學敞開的一扇新大門。能夠被細胞吸收的生物可分解支架使用了類似技術,已運用於病患之上。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兩年前曾為女性植入人工陰道,但治療範圍仍受限於細胞存活問題。
安塔拉教授補充:「我們列印過各種不同強度的組織,從肌肉組織這樣的軟組織到軟骨或骨頭這樣的硬組織,證明可列印的組織強度範圍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