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僧有話要說》(三十八說) 我對生死的看法 文/依來法師 |2016.01.31 語音朗讀 20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貧僧有話要說》(三十八說) 我對生死的看法 圖/人間社 《貧僧有話要說》(三十八說) 我對生死的看法 圖/人間社 依來法師 圖/人間社 文/依來法師 圖/人間社 佛教淨土宗稱死亡為「往生」,即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遊,或是搬家喬遷,如此死亡不也是可喜的事嗎?所以,死亡只是一個階段的轉換,是生命託付另一個身體的開始。因此死亡不足可懼,面對死亡,要順其自然,處之泰然。 在佛門裡,許多的大德、高僧,他們對於死亡的看法,認為生要歡歡喜喜而來,死也要歡歡喜喜而去。因為來來去去,生生死死,是無有休止。人的生命是永恆的,就等於木柴燒火,一根木柴燒完了,又再燒另外一根木柴。一根一根的木柴雖然不同,就好比人生的階段不同,但生命之火是一直燃燒不熄的。又好像我們手上掛的念珠,一顆念珠、二顆念珠……當你撥數到一○八顆的時候,它又會再回過頭來。生命也是如此,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就像是一顆一顆的念珠,所謂「六道輪迴」,就是這個意義。 所以,面對死亡,我們應該要看得很平淡。也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本身的「機械」老朽了,必須要更新,而希望死亡。就像衣服舊了,當然要換新的;房子壞了,當然要重建,人的死亡就如同換衣服,就如同重建房屋。要計較的是,我們有多少福德資糧才能換個健康的身體,生在有佛法的地方,重建堅固好的房屋。佛門常言:「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人成即佛成」「廣結善緣」,緣結多了,未來關係就良好,少與人結緣,將來必定到處不便,所以行善、行惡結緣、不結緣,對自己的未來是非常重要,因為「結緣」就是在培植自己的福德因緣,也是功德資糧的根源。 佛教講「因緣」、講「緣起」,大家都生存在「緣起裡面」,緣聚則生,緣滅則散,緣起緣滅,「緣」的道理,才是生死關鍵,生死中心。 死亡,古今以來,都是非常神祕的。因為人死亡了以後,不知道會到哪裡去?其實,佛教的〈因果偈〉說:「欲知過去世,現在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你要知道未來,看看今朝就知道了。重要的是,過去已經無法改變,而所幸,我們可以為下一世好好經營,為來世種植福田,做好自己的生命主人。信、願、行,三資糧可以成就我們往生,願力引導來生,成就我們的生命圓滿。 在佛教裡,念佛人嚮往的極樂世界究竟在哪裡?佛教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大師提到,念佛的人會再回到人間來,因為人間也有極樂淨土啊!就是參禪的人悟道了,死亡以後,他的聰敏、知識、知見,也會幫助他未來再到人間轉世。這不就是他們今生念佛、參禪所得到好的結果嗎?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要這樣修、要那樣修,必定都有所得。如慈航法師說:「法性本來就空寂,因果絲毫不少,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就是這個道理了。 感謝,我曾有兩次開刀的體驗,深深體會感受到與死亡如此接近,也更促使我更加珍惜生命,把握每一當下,克盡出家人弘法的本分,誠如大師所言:「人的一生,活的歲數較多與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生命的意義。」共勉之! 前一篇文章 我對金錢取捨的態度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實相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人間燈】生命的領悟 【人間佛教行者】許珍蓉 榮獲「2025年女性成就獎」【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創新弘法 打開佛教界大門 作者其他文章如何每日一善人間佛教的社會慈善公益感恩的真義慈悲的真義浩瀚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