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年節】 小年究竟是哪天

張天野 |2016.01.29
2138觀看次
字級

文/張天野

看到這個題目,大概有人會嘀咕:小年不就是小年嘛,可不就是小年那天。筆者生在東北,長在北方,年近而立才南下討生活。在北方時,筆者以為小年自然是臘月二十三,可來南方後,卻發現這裡的小年居然是臘月二十四。莫非這小年也有時差?

一查資料,筆者意外地發現還真蒙對啦,小年真的有「時差」。這是怎麼回事呢?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民間認為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所以人們祭灶貼的對聯一般都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

祭灶由來已久,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臘月等說法,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民間把灶王爺每月上天庭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庭一次,並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四日。南宋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瞋。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可見,至少南宋時小年是臘月二十四。

那臘月二十三小年又是怎麼來的呢?清朝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銷,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仿傚,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北方地區靠近京城,二十三過小年漸成風氣。而南方地區遠離政治中心,才得以保留二十四過小年的古俗。

其實,小年還有其他日期呢。民間有句俗話說「官三民四船五」,說的就是過小年,大抵漁民臘月二十五祭灶。現在鄱陽湖地區還保留這種習俗,山東部分地區的小年為臘月二十二,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則以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有的省也會出現地區差別,像山西屬北方,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看來神州之大,真是無奇不有啊,我們從小年這個節日就可看出來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