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我的朋友小周說,台灣在大選的塵埃落定之後,未來的經濟發展,可能會更加嚴峻,也可能會對未來的政治局面帶來影響。
這位香港的資深媒體人在台灣採訪選戰之後,回來和我約在蘭桂坊的一九九七酒吧見面。我們都點了台灣啤酒,談起這次台灣大選與未來的形勢。
小周說,台灣選舉的結果,代表台灣綠營的論述,取得了優勢的地位,但這是否為台灣的主流地位,還有待檢驗。因為綠營在選前都是含糊其辭,尤其在經濟問題上,都沒有具體的政策,是名副其實的空心菜,最後肯定會引起反彈。
我說,綠營不是認為馬英九政府都只是「親中」,與大陸的良好關係以及兩岸經濟合作,都只是讓財團和買辦得益,而普通老百姓與年輕人都沒有獲得好處。因而綠營會興建大量的社會住宅來給新一代。
小周說,這都是片面之詞,台灣的經濟在二十年前還是四小龍之首,現在卻成了四小龍之末,關鍵是競爭力的下滑。這反映了教改的失敗,年輕人都只是盼望「小確幸」—追求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就像一個小時後可以喝一杯最好的咖啡,卻胸無大志,不願追求生命更高的目標。
我說,胸無大志?
小周說,的確如此。現在台灣的留美學生人數,降到歷史的最低點。即使是去外國留學,也是集中在一些實用的How to的學科,如調酒、烹飪或是電腦、企管、會計等。這和過去很多人去念基本學科如數學、物理或是文學、歷史等,顯著不同,反映整個社會價值觀的變化。
我說,價值觀的變化,不就是從藍轉綠嗎?
小周說,這當然是其中的一塊。綠營的論述就是反中為主軸,將台灣的一切問題都怪罪大陸。儘管馬英九締造了兩岸歷史上最和平的時刻,綠營的名嘴和黨工每天就在強調,兩岸的貿易與陸客來台,只對財團和買辦有好處,一般的民眾在這過程中沒有獲得好處,反而推高房地產的價格,讓年輕人買不了房,造成了社會矛盾。
我說,這是事實嗎?
小周說,這當然都是扭曲的說法。就以陸客來台來說,對旅遊車、餐館和計程車等基層的就業有立即、直接的好處,更不要說南部的農產品輸往大陸,也使得台灣的農民獲得利潤。
但為何綠營的論述能夠影響很多人?我問道。
小周說,這都因為台灣發展出一套妖魔化中國大陸的邏輯,任何與中國沾上邊的事情,都作出負面的解讀。就像過去馬英九要開放兩岸直航,民進黨不少人就說,這樣會導致「共匪」的戰機跟隨民航客機來台灣,對台灣的安全構成威脅,因此要拼命反對。但從軍事的專業來說,這都是外行話,而經過這些年的直航,當年那些綠營驚心動魄的說辭,已經沒有人記得,或是成為一種笑柄。
我說,這就是台灣的習慣,將很多經濟的問題,上綱上線,成為泛政治化的議題?
小周說,這就是台灣的問題。這次小英獲勝,其實就是將全球的經濟衰退,簡化為政治化的問題,就是說國民黨「親中」造成的禍害。但蔡英文上台之後,還是很需要與大陸維持良好關係,所以她強調還是要維持現狀。但維持現狀,不就是肯定馬英九的成就嗎?
我說,妖魔化中國大陸,似乎就是台灣這些年的政治特色,但實際上在經濟方面,還是非常仰賴大陸。像台灣排名前列的企業,從台積電到鴻海到大立光,都要靠中國大陸的生產線與市場。
小周說,這就是台灣綠營的「人格分裂」之處。很多綠營的政治人物,都靠妖魔化大陸來爭取選票,但自己的配偶或家族,就與大陸關係密切,甚至是獲得巨大的利益。這就是另外一種「政經分離」。但小英政府這種「模糊戰術」已被人看破手腳,也因此成為未來施政上的重大困難。
我說,妖魔化中國大陸的手法還會繼續下去嗎?
小周說,真相是不能永遠被扭曲的。就像直航的政策一樣,現在已經成為台灣的共識,也是台灣的利益,沒有人會再相信什麼直航會危害國家安全的說法。綠營妖魔化大陸,最後只會是妖魔化了自己,讓民眾看清楚它們的真正面目。
我說,台灣的前途怎麼辦?
小周說,政黨輪替就是一種鐘擺效應,換人做做看,但真正的問題不會隨風而逝,關鍵就是台灣的競爭力,如何從「小確幸」的鴕鳥心態走出來,提升自己,而不是將妖魔化中國作為一塊遮羞布,遮住自己內部的缺點與不長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