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流行病學估計,台灣成年人罹患C肝比率約百分之四、推估六十萬人,但健保資料庫顯示僅百分之十四有接受治療。治療C肝的全口服小分子藥物去年底、今年初陸續上市,可供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不但縮短治療時程,也不需要干擾素,與雷巴威林合併使用,大幅降低副作用。
肝病策進會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國家講座教授高嘉宏表示,C肝患者若不接受治療,有百分之二十可能演變成肝硬化。
除了不清楚自己罹患C肝外,有不少人就算知道,卻因症狀不明顯不想接受治療;還有患者從網路看到以干擾素等藥物治療後,恐引發血小板等下降,甚至有人擔憂掉髮、發燒、肌肉痠痛等副作用不願治療。
一名五十九歲的林先生,民國九十九年健檢發現C肝第一型,吃藥加上打干擾素治療讓他常全身無力,還有發燒、掉頭髮、食欲不振、腹瀉、噁心等副作用,且治療效果有限。高嘉宏說,林先生輾轉找他看診,並參與當時口服新藥臨床試驗,持續吃三個月後已痊癒、只需定期追蹤。
新開發的全口服藥物能將病毒固定住,副作用低,治療療程也縮短為三個月,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口服新藥來台,C肝恐從此在台絕跡,但新藥療程要價百萬,民眾恐負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