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當寵物 成災難

譯寫/台灣動物新聞網小陸 |2016.01.17
2896觀看次
字級
一般民眾並不瞭解也不關心一些野化外來種對生態的嚴重破壞性。 圖/取自網路
一般民眾並不瞭解也不關心一些野化外來種對生態的嚴重破壞性。 圖/取自網路

譯寫/台灣動物新聞網小陸

原產於北美洲的浣熊本來是野生動物,一九七○年代為止在日本僅有少數動物園飼養,一九七七年電視卡通《小浣熊》播放後,浣熊開始被當成寵物大量輸入。由於浣熊的力氣大、動作靈巧,有些破壞籠子逃逸,有些長大後變得凶猛被飼主丟棄,遂在日本各地大量野化,對當地生態平衡產生巨大衝擊。

野化的浣熊引起的問題主要分為三方面。首先,浣熊的捕食對象極廣,從小型哺乳類到魚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昆蟲類等等,不但造成這些生物數量減少,也會與貉、狐、獾、日本貂等生活型態近似的日本野生動物發生競爭。

其次,浣熊蛔蟲症和狂犬病有可能傳染給人類、寵物及野生動物。

再者,浣熊除了喜歡鑽入民宅屋頂築巢,更會偷吃田裡的蔬菜水果,造成房舍損害及農損。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資料,二○一二年浣熊造成的全日本農損金額高達三億三千萬日幣(約九千兩百萬台幣),這十年來暴增三倍。

浣熊繁殖力極強,母浣熊每年春天可生三至六隻小浣熊,且初期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同時,野外浣熊的壽命最長可達十三至十六年,若置之不理將造成嚴重破壞。為了防止農作物損害及維持生物多樣性,日本於二○○ 五年施行的《外來生物法》將浣熊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除了禁止飼養和輸入之外,更鼓勵捕捉。根據日本環境省的統計,二○一二年全日本捕捉的浣熊數量多達兩萬兩千隻。

對於野外捕捉到的浣熊,日本地方政府的處置方式就是安樂死一途。而根據日本法令規定,安樂死應盡可能不使動物感到痛苦;然而,二○一五年五月,環境省福岡事務所曾因設備人手不足,逕將民眾捕捉交付的浣熊,放入原本暫時保存有傳染疑慮禽鳥及擬鱷龜的冷凍庫凍死的爭議事件,凸顯處理人力不足的嚴重性。

九州事務所野生生物課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表示:「凍死不能說是不使動物感到痛苦的方法。行政單位基於動物愛護的觀點,也必須成為民眾楷模,這樣的處置不能說是適當。」對於今後捕捉到的浣熊,他們表示將改由獸醫師施以麻醉安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