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歲的馬祥原家裡開車廠,從小就是摸著汽車零件長大。書念得不好,半工半讀念完高職後,原以為未來頂多就是開工廠當黑手,沒相到二○○一年參加南韓首爾國際技能競賽,拿到世界汽車鈑金雙冠軍,接著前往大陸開創舞台,歷經奧迪、保時捷等國際車廠洗禮,這兩年還在北京創業,專門訓練車廠培訓師,為大陸技職學校、企業上課,發現人生可以不一樣。
馬祥原口述心路歷程,出版「零點一釐米的專注:放牛班小子馬祥原的冠軍之路」,希望他的故事,給下一代年輕人,對技職更有想像力,不只停留在黑手層次。
馬祥原認為,技職學生不要輕易放棄知識學習,「有一技之長在身,又有知識當底子,遇到事情時,會比較有自信,比較敢衝。」
對照教育部長吳思華強調,教育部正積極規畫技職再造三期,提出「技職三箭」,包括創意實作、產學攜手、國際連結。期待未來高職和科大教學銜接更緊密,入學制度也會調整,包括科大入學制度及科大教師升等,都是改革方向。
但這種鼓勵高職生念科大的政策,已被馬祥原給否定了,因為不是所有與黑手有關的高職生都適合念大學,讓高職生接受業者最有效的栽培,成為第一線的優秀職場高手,讓每一個高職畢業生,都有馬祥原的「一技之長」與「自信心」,或許才是台灣技職教育,再次成為亮點的關鍵所在。
林泉利(新北市/退休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