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教育並非人人讀科大

林泉利(新北市/退休國中教師) |2016.01.12
1176觀看次
字級

三十五歲的馬祥原家裡開車廠,從小就是摸著汽車零件長大。書念得不好,半工半讀念完高職後,原以為未來頂多就是開工廠當黑手,沒相到二○○一年參加南韓首爾國際技能競賽,拿到世界汽車鈑金雙冠軍,接著前往大陸開創舞台,歷經奧迪、保時捷等國際車廠洗禮,這兩年還在北京創業,專門訓練車廠培訓師,為大陸技職學校、企業上課,發現人生可以不一樣。

馬祥原口述心路歷程,出版「零點一釐米的專注:放牛班小子馬祥原的冠軍之路」,希望他的故事,給下一代年輕人,對技職更有想像力,不只停留在黑手層次。

馬祥原認為,技職學生不要輕易放棄知識學習,「有一技之長在身,又有知識當底子,遇到事情時,會比較有自信,比較敢衝。」

對照教育部長吳思華強調,教育部正積極規畫技職再造三期,提出「技職三箭」,包括創意實作、產學攜手、國際連結。期待未來高職和科大教學銜接更緊密,入學制度也會調整,包括科大入學制度及科大教師升等,都是改革方向。

但這種鼓勵高職生念科大的政策,已被馬祥原給否定了,因為不是所有與黑手有關的高職生都適合念大學,讓高職生接受業者最有效的栽培,成為第一線的優秀職場高手,讓每一個高職畢業生,都有馬祥原的「一技之長」與「自信心」,或許才是台灣技職教育,再次成為亮點的關鍵所在。

林泉利(新北市/退休國中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