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原(左)與莊益來(右)現為奧迪、保時捷等車系培訓師。圖/馬祥原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土生土長的技職孩子,拿到汽車鈑金世界冠軍後,下一步能做什麼?社會刻板印象認為技職出身,頂多開個小工廠。但馬祥原不同,他前往大陸開創舞台,歷經奧迪、保時捷等國際車廠洗禮,這兩年在北京創業,專門訓練一批車廠培訓師,來為大陸的技職學校、企業上課,等於是「老師的老師」。
三十五歲的馬祥原,家裡開車廠,從小摸著汽車零件長大。書念得不好,從小到大都是放牛班的學生,半工半讀念完高職,原以為未來頂多開個工廠,當個傳統的黑手。直到二○○一年時參加南韓首爾國際技能競賽,拿到汽車鈑金世界冠軍,才發現人生可以不一樣。
知識當底子 必有派上用場時
馬祥原說,技職被定位成「不會念書的人才要學一技之長」,也以為技職畢業後,頂多當黑手、開工廠。他曾因為常摸汽車零件,手黑黑的,自卑害羞不敢交女朋友。奪冠後,保送上台師大,當時除了實習課外,其他課都不在行,一堆學科被當。不過,後來在北京創業,從事培訓師工作,當年在師大學的東西都派上用場了,寫教案、找資料、做報告,用正式的方法開發客戶。
馬祥原強調,技職生不要輕易放棄知識學習,「有一技之長在身,又有知識當底子,遇到事情時,會比較有自信敢衝。」
當紅炸子雞 4百個培訓合約
由於打過世界級的仗,眼界更廣,但世界冠軍的他卻一度在台灣找不到任何教職。馬祥原和學弟莊益來在老師廖文豊的鼓勵下,前往大陸闖蕩。不是只有頂尖大學畢業的人才能西進大陸,技職的孩子也能在大陸找到一片天。馬祥原在大陸發展成為國際車廠的當紅炸子雞。三年前德國奧迪汽車把全大陸四百個服務據點的汽車鈑金培訓合約,獨家簽給他。現在客戶已延伸至保時捷、林肯、克萊斯勒、瑪莎拉蒂等世界知名車系品牌。
二○一四年起,馬祥原與學弟莊益來等人在北京創立公司,培訓專業汽修人才。除了企業,不少技職學校也為了備戰二○一九年世界汽車鈑金大賽,把選手送到馬祥原公司培訓,在他手上培養下一代世界冠軍人才。
近日馬祥原口述自己的心路歷程,出版《放牛班小子馬祥原的冠軍之路—○.一釐米的專注》,希望他的故事可以給下一代台灣年輕人,對技職更有想像力,而不只停留在「黑手」層次。
馬祥原說,教育需要師資,大陸近幾年才開始重視技職教育,兩岸技職培才相較之下,大陸目前正有系統、有規模地運作,不僅讓企業介入協助,也願意花錢投資設備,台灣的優勢則是人才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