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學者指出「台灣櫻花鉤吻」六個字是有由來的,裡頭包括種名、屬名、亞種名等意含,如果去掉「櫻花鉤吻」四字就完全不同。
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長期研究櫻花鉤吻鮭,他表示,櫻鮭的名字來自台灣脊椎動物之父、台大陳兼善教授,在一九六○年的著作「台灣脊椎動物誌」中,依日文名稱為台灣這種珍稀魚類命名。日本人取名櫻花鉤吻鮭,是因牠身上有美如櫻花的紋路,且魚嘴呈鉤狀,故名「櫻花鉤吻」;而台灣發現的櫻花鉤吻鮭和日本的同種,但又為台灣獨有的亞種,故名「台灣櫻花鉤吻鮭」。
曾晴賢強調,生物學上的名稱都有其特殊意義,國際學界認識的「台灣櫻花鉤吻鮭」名字中,鉤吻鮭是屬名、櫻花鮭是種名,再加上台灣則代表再細分的亞種名,如果隨便刪去「櫻花鉤吻」,只剩「台灣鮭」,國寶魚反而會失去特有意義。
曾晴賢也說,要用地方名稱為保育動物命名也未嘗不可,但須謹慎,並兼顧分類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