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現今相關法令公告保育名錄全是台灣櫻花鉤吻鮭,如果真的要改名,一位環保人士指出,必須尊重國際生物學的分類方式,才有依循的標準。
這位保育界人士說,任何動植物都有正式的拉丁文學名,政府或學界統一的中文名稱只算是俗名,不論外國或台灣,為了保育的推廣和教育意義,動植物的俗名大多是依據外表或生物性而定,例如櫻花鉤吻鮭、黑嘴端鳳頭燕鷗、黃裳鳳蝶、黑面琵鷺,都是能讓人一看就明白生物特性。
目前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保育名錄上、文化資產保存法有關的公告用的也是「櫻花鉤吻鮭」。若真要「正名」,還得從法條上改起,否則國寶可就無法受到保育法的照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