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萊斯大學一八九一年起草的建校方針是致力於文學、科學和藝術的精進,但這些日子,萊斯也致力於培養下一個祖克柏。
萊斯大學提供創業策略、財務管理等創業課程,課外活動有實習創立公司的工作坊,並為想創立公司的學生開暑期進修班。不只萊斯,美國許多名校已在進行「創新軍備競賽」,紛紛成立創業家養成中心,哈佛大學二○一一年開設的「創新實驗室」已催生七十五家公司。
去年,紐約大學創設「校園創業家實驗室」,西北大學的學生創業中心「車庫」今年開張。蘋果公司已故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在車庫裡創業。
十年前,各校頂多開一些創業課程、工作坊和社團。但受到就業市場不振,以及矽谷動輒幾十億美元身價的成功創業家故事影響,大學部學生期望學校教他們如何把構想變成商業或非營利事業。
愛達荷州樹城州立大學新設的創新與設計學院院長鍾斯說:「今天的學生渴望有影響力,我們必須回應。」鍾斯為哈佛的「創新實驗室」前主任。
不過,這股校園創業熱潮遭到一些學術界人士質疑,他們認為一些創業課程不夠嚴謹,且缺少道德骨幹。連一些創業教育家都說,一些大學只是模仿矽谷的創新心態,學習狹隘的技術,例如如何訪問潛在的客戶或討好潛在的投資人,卻未鼓勵學生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為了發展豐富的創業生態系統,許多大學遵循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多年前建立的劇本,包涵學術課程、實際經驗和廣大的校友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