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冬天又溼又冷,中央氣象局明年元旦起發布體感溫度及紫外線指數,無論冷熱都可作為穿衣、防曬的參考。圖/趙文彬
【本報台北訊】台灣溼溼冷冷的天氣有時候連日本人都受不了,中央氣象局表示,冬天刺骨的寒風常讓人感覺比實際氣溫更低,因為溼度、風速和陽光都會影響人體對溫度的感受,為了讓民眾更加方便穿衣、照料身體,明年元旦起發布體感溫度及紫外線指數,無論冷熱都可作為穿衣、防曬的參考。
氣象局表示,預報氣溫是未受日照或風速干擾情況下的大氣溫度,體感溫度是會因環境溼度、風速等有不同感受。例如夏季溼度愈高,皮膚表層散熱不易,體感溫度也會較氣溫高;冬季低溫遇到東北季風,風速高,會讓皮膚表層散熱加速,體感溫度會較氣溫低。明年開始,在鄉鎮預報增加體感溫度數據,提供縣市、鄉鎮、客庄、原鄉、國家公園等區域未來三天、每三小時體感溫度預報,以及一周每日最高及最低體感溫度預報。
舉例而言,在風速每秒二點五公尺、氣溫三十度前提下,相對溼度百分之七十時體感溫度達三十四度,百分之三十五時只有三十一度。感覺偏冷時,氣溫十四度、相對溼度百分之七十、風速每秒十二公尺(六級風)環境下,體感溫度只有七度。
氣象局表示,為精緻化預報技術,除了提供體感溫度,也將增加紫外線預報,方便大眾進行戶外活動時參考,以避免過度曝曬,也讓民眾出門穿對衣。
紫外線預報 好防曬
氣象局元旦起將增加一周每日紫外線預報服務,較環保署紫外線預報,從縣市分區擴大到三百六十八鄉鎮,紫外線指數將分為五級,零至二為低量級,三至五為中量級,六至七為高量級,八至十為過量級,十一以上為危險級,過量級與危險級時,建議民眾要避開上午十時到下午二時在烈日下活動。
年均溫 恐史上次高
回顧今年一年主要氣候特徵,氣象局指出,因為強聖嬰發展,各地氣溫偏高、雨量偏少,今年台灣均溫有機會創下有紀錄來的次高。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說,今年一到十一月,全球平均氣溫已比百年平均高出○點八七度,幾乎可以肯定今年是創一八八○年以來歷史新高紀錄。台灣今年年均溫雖不會比歷史紀錄、一九九八年二十四點三九度高,但也緊追在後,預估將是史上第二高。
展望未來一季,鄭明典說,聖嬰現象已經達到顛峰,未來雖有逐漸減弱,但根據過去資料顯示,聖嬰發展的隔年台灣春雨有偏多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