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榮霞
一九四○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時,畢加索坐在桌前,聽著窗外遠處隆隆的炮聲,心情非常沉重。
「鈴——」門鈴響了,他快步跑去開門,原來是滿臉傷痕的鄰居米什伯伯。畢加索意識到老人一定發生了不幸,趕忙讓他進屋坐下。老人把手裡捧的鴿子放在桌上,便泣不成聲地敘述起來。
原來,這位老人有個孫子,名叫柳辛。他非常喜歡養鴿子,不幸的是,父親在保衛巴黎的戰鬥中犧牲了,他悲痛的同時,也激起了對法西斯匪徒的憎恨;他下決心,一定要替父親報仇。
一天,他正在房頂上放鴿子,幾個法西斯匪徒衝上樓來。小柳辛一看,報仇的機會到了,他勇敢地迎上前去,與匪徒們廝打起來。但是,小小的柳辛哪裡是這麼多人的對手,他被匪徒打昏了,並被匪徒從幾層樓高的窗口扔下去,當場就摔死了。
那些鴿子也被匪徒們捉住,凶殘地掐死了。老人字字血、聲聲淚的控訴,使畢加索周身熱血沸騰,他不知用什麼方法,才能發洩對侵略者的仇恨。這時,他聽到老人提出畫一隻鴿子,以紀念慘死的小孫子的要求,便一口答應,馬上動筆畫起來。他飽蘸顏料,滿懷對死者的懷念和對和平的嚮往,畫出了一隻展翅的鴿子。
後來,他把這幅鴿子圖獻給巴黎世界和平大會;從此以後,鴿子就成了和平的象徵。
這就是畢加索與和平鴿的故事。熱愛和平的人們,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讓和平永駐人間,讓和平鴿重返藍天,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