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期間偷閒前往舉世聞名的大皇宮區觀光,要參觀皇宮區還得先瞭解泰國的皇室歷史。十三世紀是第一個歷史的分水嶺,高棉帝國沒落後,泰人於西元一二四○年建立了第一個獨立的泰人王國酖蘇可泰帝國軠Sukhothai:幸福之黎明的意思軡。蘇可泰時期之後,是西元一三五○年在昭毗耶河谷建立的大城時期,此一時期為泰國建築、藝術的精華,共維持了四百年之久。大城沒落後則是短暫的塔克辛時期,建都於昭毗耶河以南的吞武里。十八世紀是第二歷史的分水嶺,西元一七八二年,拉瑪一世建立卻克里王朝,遷都於昭毗耶河東岸的曼谷,開啟了拉塔那可辛時期,建造後人所看到的璀璨大皇宮區。拉瑪一世為新都軠曼谷軡命名為Krung Theb軠克倫太普軡,意思是天使之城。
現任泰王蒲美蓬為卻克里王朝第九代統治者軠拉瑪九世軡,改住在奇采拉達宮。歷經拉瑪一世到拉瑪五世所增建、改建的大皇宮區,為泰國最精彩的建築藝術群,瓷磚拼貼與剪黏雕工之精細、玻璃鑲嵌之光彩奪目、加上金箔所包覆的外表,在曼谷大太陽的映照下,閃閃動人。大皇宮區目前為舉行典禮或接待國賓用,並開放部分宮殿供觀光客瞻仰。震懾於大皇宮區的金光閃閃與金碧輝煌,走馬看花的捕捉了一些影像,衷心期盼下次再來朝聖時,能多留一點時間細細品味。
除了大皇宮外,要欣賞曼谷經典的藝術與文化,絕對不能錯過寺廟。尤其是別名玉佛寺的菩開奧寺,為皇室寺院,建於拉瑪一世,寺內崇拜的玉佛高僅七十五公分,為泰國國寶。建於十六世紀,為全曼谷最古老、全國最大的涅槃寺、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像,又名臥佛寺。吞武里河岸的鄭王廟,其歷史則可追溯至大城時期,高棉式圓塔的型式,是拉瑪二世開始建造的。即使是二十世紀初的新廟,別名大理石寺的班察瑪波琵寺,其建材來自義大利的卡拉拉大理石,也充滿泰國獨特而迷人的建築風格。
現代化後的曼谷,一方面保留了傳統的宗教文化與建築語彙,另一方面也接受西方的高樓大廈與車水馬龍。而在觀光產業快速發展的衝擊中,讓世人誤以為曼谷只是個濃粧豔抹、五光十色的場所。事實上,在小乘佛教的虔誠信仰下,尊重佛統的曼谷,其實有著非常高貴、親切而美麗的一面。從下飛機開始,曼谷人純樸的微笑、雙手合十的答禮、以及對寺廟的重視,都讓遊客深深體會到佛教大國的氣質與風度。經歷一場歷史與宗教的洪流、以及時間凍結般的SPA休閒禪風,可以體會到曼谷的風華,就看遊客怎麼去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