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世代自覺:要無手機日

 |2015.12.21
1836觀看次
字級
高中職生昨在教育論壇向教育部長吳思華提出希望實施「無手機日」;會後與吳思華自拍。圖/林伯東
高中職生昨在教育論壇向教育部長吳思華提出希望實施「無手機日」;會後與吳思華自拍。圖/林伯東

【本報台北訊】「部長,為什麼父母不讓我讀社會組?」教育部昨首度舉辦「高中職學生教育高峰論壇」,全國一百名高中職生代表在上月連兩個周末充分討論後,昨提出厚達一百多頁的報告書,面對教育部長吳思華等教育官員,直接提出疑問與建議。

高中生洋洋灑灑提出諸多問題,還上台表演,唱作俱佳,台下歡聲雷動。一群學生透過表演諷刺學校教學就是「背書、默寫」,學生只能接受填鴨式教育,台下學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滑手機。

學生提出教育部應制定「無手機日」,一年有一天讓全國高中職以下學生不帶手機入校園。「滑世代」滑手機不稀奇,「拒滑手機」一提出,台下高中生卻掌聲連連。

馬公高中學生陳品全說,上課滑手機的學生很多,老師很難發現、制止,影響上課品質與氣氛;科技已阻礙人性,很多人濫用網路訊息,反而無法分辨真實訊息。

陳品全說,倡導「無手機日」並非全面禁用手機,而是像「無車日」一樣屬宣導性質,提醒學生不要濫用手機、被手機綁架生活。

「爸媽說選自然組」 困惑

學生認為,高中三年表定教學內容過多,國英數採「速食教學法」,永遠都是老師講、學生背,老師教法跟不上時代潮流,學生沒有思考空間;老師強調網路教學,卻呆板、制式,師生更缺乏互動。南一中學生陳冠宇說,希望教育部能讓不適任教師退場,甚至讓學生寫匿名問卷,「老師也要反省」。

許多學生想讀人文社科系所,爸媽卻告訴他們自然組較好找工作、人文社科沒「錢」途,讓學生對未來困惑、沮喪。華僑高中學生郭哲宏說,希望改變社會價值觀,社會與父母都要有「行行出狀元」的觀念。

也有高中職生認為,臉書、網路上個人主義興盛,讓高中生困惑,希望公民課增加「時事討論」,包括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原住民狩獵被判刑等題材,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盼媒體救救台灣國際觀

高中職生也普遍覺得台灣國際觀不足,對中國大陸的看法也過度封閉,希望可以解決缺乏國際視野的問題。

高師大附中學生田莘表示,許多國際新聞都是透過網路才知道,例如緬甸民主鬥士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日前勝選、中國大陸一胎化解禁等,電視新聞只有輕描淡寫,反而黃金時段多是不重要的新聞。

學生希望媒體深入報導國際新聞,「是不是可由政府補助?」例如做到一定程度有獎助金。學生認為,國際新聞做得好,對全民助益很大。

吳思華:鼓勵善用手機

高中生代表說,這一百多頁問題與建議,在「大人的世界」也許無法一一實現,但這是高中生的願景,希望台灣更好。

對於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論壇,吳思華表示,高中生表達能力強、能深刻思考,是推動社會的巨大力量。他表示,常和家長團體說,要從世界看台灣,哪些人會被看見?如學者李遠哲、翁啟惠;企業家施振榮、郭台銘;運動員王建民、陳偉殷;樂團蘇打綠等;這就是行行出狀元。

吳思華說,「無手機日」象徵高中生的自我反省,除了無手機,也正向鼓勵「如何使用手機」,讓手機變成教學工具,協助掌握資訊。國教署長黃子騰強調,社會未有共識前,不宜直接由教育部訂定「無手機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