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僧有話要說》16說 問政不干治

文/張亞中教授 |2015.12.20
1609觀看次
字級
覺培法師 圖/人間社
張亞中教授 圖/人間社
《貧僧有話要說》16說 問政不干治 圖/人間社

主持人/覺培法師

文/張亞中教授

圖/人間社

現任教宗方濟(POPE FRANCIS)就任以來,積極走訪全球各國,包括中南美洲、非洲、美國、南韓,還受邀在美國國會及聯合國發表演講。在政治立場上,教宗毫不保留地表達其政治主張,例如,他認為福克蘭群島應該歸屬阿根廷,而非英國;公開祝願香港人能夠爭取普選成功;呼籲南北韓和解;公開批評現代經濟體系是對金錢的「拜金牛犢」(偶像崇拜),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的「暴政」展現;浪費食物就是對已經飢餓的人進行偷竊;將使用童工現象描述為瘟疫,因為它剝奪了兒童正常的健康童年;以「近乎自殺」形容當前氣候暖化危機;譴責組織犯罪並公開宣布,所有黑手黨成員,都將自動被逐出教會。

教宗的以上談話,充滿了政治性,但是全世界沒有人認為他是「政治神父」,反而虛心受教。原因很簡單:第一、任何人都有權利對政治提出他的看法;第二、教宗本人或其組織從來不鼓吹用不合民主法治,或用傷人或自殘的暴力方式來弘揚其理念;第三、世界上需要來自於教會的道德聲音。

基督教與西方社會的彼此互動,形成當代西方的宗教政治觀,即神職人員當然可以「問政」,教徒也可以「從政」,但是不宜傳播邪惡的思想,更不可以不法或暴力行為來干涉政治的運作。這應該是西方當代宗教人士「問政不干治」的內涵。

歐洲目前的政黨,很多均與基督教有關,例如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所屬的政黨就是「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巴伐利亞邦執政的也是「基督教社會聯盟」,這代表他們所屬政黨信仰基督教的價值。

星雲大師為了弘法度眾,關心世人,一生受到許多委屈,他關心台灣的民主政治、兩岸的和平發展,總在關鍵時刻提出醒語,也毫無罣礙地表達信念,卻遭到一些人以「政治和尚」來嘲諷。但是大師一肩扛下無知與刻意的羞辱,持續繼續關心時事、宣揚良善價值,毫不憂讒畏譏。

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一書「我主張『問政不干治』」一文中,細述了他一生與政治的因緣。一九八六年在國民黨「三中全會」時,大師當著蔣經國總統的面,呼籲政府要開放老兵返鄉以符合人道,要開放政黨以符合民主,要開放教育容許佛教辦大學以符合宗教平等。次年,政府開放探親,也隨之政黨解禁、政治解嚴。在那個戒嚴的時代,大師不以出家人身分而迴避表態,反而能夠率天下之先,引領社會輿論,不以出家人身分而自外於政治,這不正是人間佛教入世的最佳典範嗎?正如大師自己所說:「對於社會的關懷、人民的富樂,我們佛教徒不能置之於度外。」

在台灣,我們也看到基督教長老會積極地參與政治,甚而有部分牧師鼓吹「台獨」,但是從來沒有看到有媒體批評他們為「政治牧師」,但是為何獨獨對大師有批評,這涉及到早期宗教在台灣的不平等發展,政治的事,基督教可,但是佛教不可,出家人被制式地認定不應該關心政治。另外,大師的國民黨籍、外省人背景,主張兩岸不應該分裂的立場,都成為部分有心人士攻擊大師的背後真正原因。

大師不以為懼,堅持由佛法而來的價值理念,為「問政不干治」立下了典範,在政治立場上,大師認為「和平、尊重、包容、平等、福民」是為政之道,並以此規勸政治人物;大師認為「王道」比「霸道」重要,並以此呼籲兩岸應同行和平的王道。在身分認同上,大師以和尚身分為樂,絕不擔任世俗的民意代表或為官;在作法上,大師從不干治,也不製造社會矛盾,反而是協助政府造福社會。

「問政不干治」是對出家人而言,在家眾更應該積極關心、參與政治。為了社會的祥和,我們不僅應該關心政治,還應鼓勵更多有佛光理念的佛光人投入政治,支持政治人物在政策上實踐人間佛教的理念,如此才是社會之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