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移民早登台 南洋歌謠 小鄧唱得甜蜜蜜

 |2015.12.19
1362觀看次
字級
唱紅甜蜜蜜的鄧麗君,逝世二十周年舉辦虛擬人紀念演唱會,費玉清出席宣傳記者會。右上圖為台史博典藏「難忘的一天」唱片封套。圖/資料照片、台史博
唱紅甜蜜蜜的鄧麗君,逝世二十周年舉辦虛擬人紀念演唱會,費玉清出席宣傳記者會。右上圖為台史博典藏「難忘的一天」唱片封套。圖/資料照片、台史博

【本報台北訊】東南亞新移民在七○年代興起,到了九○年代大舉來台,而早在新移民飄洋過海抵台之前,原生東南亞歌謠已搶先一步,經翻唱後成為混血的國、台語流行歌,融入民間。

東南亞歌謠在台灣風行一時,最早可溯自六○年代。如費玉清等人都曾唱過的「相思河畔」乃改編自泰國民謠;「梭羅河之戀」則是印尼名噪一時的流行歌,它們皆是台灣翻唱東南亞歌謠的「先驅」。

「亞洲歌姬」鄧麗君的「甜蜜蜜」紅遍世界各地,這首歌和光頭歌手凌峰的「船歌」同樣出自印尼蘇門答臘的船歌;香港男子樂團「草蜢」的「寶貝對不起」、「失戀陣線聯盟」原為九○年代泰國紅翻天的流行歌曲。

這些南洋歌謠流傳至台灣的路徑蜿蜒曲折、耐人尋味。

南洋船歌紅翻天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典藏鄧麗君在一九七九年灌錄發行「難忘的一天」專輯,當中收錄了「甜蜜蜜」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台史博研究人員黃裕元指出,這首來自印尼蘇門答臘的船歌,原本唱的只是漁夫之間的閒話、吆喝。經著名詞人莊奴填寫俏皮甜蜜的中文歌詞,再由鄧麗君輕柔嗓音的魔法詮釋後,紅遍世界各地。

至於南洋歌謠如何播揚到台灣?黃裕元分析,鄧麗君那一代的歌星與東南亞華人社會關係頗深,例如,嫁到印尼的大明星白嘉莉、在泰國清邁去世的鄧麗君,當年都時常到新加坡、印尼、泰國等地演出。當然會聽到當地的歌謠、流行歌,發現好聽的歌就拿來改編,翻唱成華語歌曲是很自然的事;鄧麗君即曾翻唱過不少印尼歌。

印證音樂無國界

令人驚訝的是,戰爭竟意外讓南洋流行音樂遠播的路徑變得更寬廣。黃裕元表示,印尼爪哇著名歌手葛桑(Gesang)在四○年代創作的「梭羅河之戀」原為歌頌爪哇最長的一條河「Bengawan Solo」。

二次大戰後,經日本人帶回日本翻唱成日本歌而紅遍全世界,包括在二戰中與日本相敵對的美國。台灣在六○年代從日本引進了日文版翻唱曲後,又將它翻唱成台語歌及國語歌。

東南亞歌謠能穿透台灣及全世界,除了印證「音樂無國界」,更值得後續觀察的可能是新移民對台灣流行音樂的影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