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管睡意的24小時餐廳

文╱陳育萱 |2015.12.18
1607觀看次
字級

延展成片的玻璃帷幕靠白色鋼構支撐,這間複合式的餐廳也仰賴著所有無處可去的旅人,他們來到此地,匆匆進食復又趕赴著下一段旅程。

凌晨六點半,我從異鄉的床鋪上醒來,腳心畏怯而寒冷。窗簾外還隔著木頭框窗,我的皮膚感受到一種異樣,那是熬過十多小時後,來到佛蒙特的安定感。過度使用後的身體處在疲倦與無法徹底臣服疲倦的過度階段,我於是裝作非常渴望陽光的樣子。

等待天亮。

抵達柏靈頓機場的前十小時,我睡在甘迺迪機場第四航廈,唯一一家24小時營運的餐廳旁。它在機場的存在猶似一棟外星遺物,在餐廳後頭有一條走道,實際上該稱之為排氣孔。我只穿著外套,就地蜷曲,背部靠著玻璃帷幕,該夜,我也成為引人側目的一景。

途經十五小時抵達紐約甘迺迪機場,領了行李,便轉至櫃檯處理託運事宜。飛往柏靈頓的班機還在就緒階段,而因為早早知道需要候機十多小時,所以臨時發生在午夜的小小的不便反而成為拯救。旅人為了避免成為百無聊賴的俘虜,他情願一點小麻煩的降臨,那麼,行李託運事件或許是暖身前奏;我才這麼盤算著,櫃台立刻來了另一位看起來是華裔身分的服務人員,他們低聲交談後,原先無法託運行李似乎順利底定了,沒有選擇餘地,必得承認善意是美好的(但亦矛盾地指出即將壟罩而來的無聊)。

可以了。當對方這麼說的時候,我盡力掩飾的內在卻感到十足為難,因為這代表一場可預期的災難——要不就熬夜坐在咖啡店,要不就是在毫無準備睡袋毛毯的情況下睡在機場。為了延遲這決定,率先,便試著就地找尋餐館,然而,標誌上的餐廳標示完全無效,對於經營者來說,深夜一旦撲上岸來,他們就該休息關閉。眼前所及,所有店鋪全掛下簾子,呈現一種拒絕的姿態。

對於一位初造訪的旅人,這座機場的歡迎儀式未免太過粗陋。但旅人總是有無窮妙計,不一會兒就問到機場人員,得知另一航廈有24小時營業的餐廳及WIFI。對於旅人來說,WIFI顯然是引誘趨光性蟲子的光源,搭上環狀的航廈接駁電車,義無反顧地朝預定地前去了。

鋁銀色的外觀與霓虹招牌,吧檯架上擠滿倒了一半的酒瓶,閃耀著玻璃微光。服務生身著黑白服飾,正如電視劇裡頭的刻板印象,身形臃腫,移動緩慢。對於時所能見的美國電影及小說,我的偏見無所不在,吸食著過往建立的宛若臨時搭景的畫面,在冷氣強冷的L型沙發窩了下來。

沒多久,便是面對菜單的左右為難。昂貴的數字沒有太多拒絕的權利,拿身體的疲倦感當賭注,天真以為能撐過一夜不眠。我想起海明威寫的小說〈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那位耳聾老人流連在深夜酒吧,服務生懷著複雜的心情,遞給他一杯又一杯的白蘭地,因為曉得若是這間餐館關門去了,這老人無處可棲,說不定就自殺了。年長與年輕的服務生考量點何其迥異,其中年長的不願輕易打烊,他在乾淨愉快,斜映著樹影的餐館工作,並且懷抱希望,為下一位需要深夜光亮的顧客開著門。

我為此勉強撐了精神,想知道有誰會是這位侍者?

餐點到來,漢堡夾了焦感十足的牛肉,又加點了培根、起司,這些與數量龐大的薯條一起堆疊在餐籃中,吸油的餐巾紙上瞬間浮滿了油花。我咬了一口,乾而難以下嚥,炸的時間不對,油到一定程度反倒一點都不多汁。唉,心中發愁了一會兒,我便又假定一口口蠶食的過程,能讓自己保持清醒。

不能確知這樣的盤算是否能牽制漫漫長夜,我認分地咀嚼眼前的食物,渴了便拿保溫瓶到廁所附近的飲水機裝冷水喝。我望向吧檯,裝設了明亮燈光的彼處的確更能安撫一位旅人,可是我始終沒有坐上吧檯,畢竟有誰會在長途飛行後還渴念一杯酒?

延展成片的玻璃帷幕靠白色鋼構支撐,這間複合式的餐廳也仰賴著所有無處可去的旅人,他們來到此地,匆匆進食復又趕赴著下一段旅程。這樣的中繼站理當黏著故事的落羽,或許一杯冬夜的威士忌,抑或即將入秋的現下。這個盤算始終沒有被驗證,因為我盯著攤開的書頁,腦中完全輸入不了一行字,血液湧向油膩的胃部,努力消化異鄉的頑固。

我以為的熬夜再加上時差,靈魂是全然乾癟的幼雛,牠本就不會飛,這下僅能迸出幼稚的單音,自然也不會有海明威筆下壓抑著遺憾的故事。

不過,時間的差距是不會改變的,我清楚知曉費茲傑羅口中所言,「在靈魂真正黝暗的深夜,時時刻刻都是凌晨三點,日復一日」。於是我躺下,面朝即將天光的透明巨構,在路邊守候乘客的計程車,赭黃會逐漸在日光照耀下恢復鵝黃,而我也會習慣冰冷的地板及逐漸刺眼的陽光,但幸而還不需要冒著被驅趕的危險。不久之後,我的確能回到安適的床上,把這一切視為夢境,過站即可拋棄的夢。只是,在這一切真正到來前,我把全身重量交託給水泥及鋼筋混合的地面,頭枕隨身行李,低聲安撫倦壞而失魂的自己。

橫跨了的黑夜與白天的機場,不時充斥著各種移動的聲響,餐廳室外座位反覆被移開以便清理,行李輪子滾動得相當急促,冒出的雜亂念想在噪音網羅下,竟也逐一破滅以致消失,我臣服於本能的睡意,以睡顏迎接紐約隔日的太陽。

外觀石灰銀的餐廳護衛在前,它潦草地掩護了時常出現的流浪者,等待他們安然甦醒後,再一次輪替成為黑夜中明亮的所在。這是必要的承諾,一種轉型為現代版的海明威式溫柔,旅人不特別說出感謝,只是若下次還遇上漫長的等待,他會清楚該把睡意交託給何處看管,如此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