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住生心音樂會 傳遞慈悲祝福

羅佑純 |2015.12.11
1824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佑純台北報導】中華佛教青年會明晚七時,將在新北市府多功能集會堂舉行「無住心生音樂會」,中華佛教青年會理事長明毓法師說:「這是佛青會首次舉辦音樂會,希望與會大眾聽完後覺得『哇,原來佛教音樂這麼悅耳動聽,啟迪人心』」。

「三年前,我動了一個『想辦音樂會』的念頭,可是不知道要怎麼辦?在今年年初通過理監事會決議,如今因緣成熟了。」明毓法師表示,佛青會的經費不多,資源有限,要如何善用十方大眾資源,舉辦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發人省思且免費的音樂饗宴。法師很有信心的說:「有佛法就有辦法」。

明毓法師強調,「無住生心」源自《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指修行不執著,斷除諸煩惱。這場音樂會以隨順因緣不強求的方式,僅透過理監事人脈,就能從容地確定節目內容、演出人員、找場地與經費,「因緣很奇妙,這場音樂會就如同主題一樣『無住生心』。」

多元梵唱 攝受靈心身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音樂才女彭立擔任主持人,安排鴻勝醒獅團演出獅子吼,隨後藏傳、漢傳、南傳的僧侶上台「三傳梵唱」,接著十鼓擊樂團擊法鼓、發好願,而藝綻室內樂團弦樂演奏〈四季紅〉、慈經、生日變奏曲;PUNCH打擊樂團將演出〈廚師創意秀〉、〈金剛薩埵百字咒〉等;下半場節目則是由流行音樂歌手曾淑勤、黃詩婷、蓮歌子上台演唱多首佛曲,最後大眾獻燈祈願,並由歌手韓卓軒領唱〈燃燈之歌〉,並全場合唱〈明天會更好〉。

「大家都說『身心靈』,靈性感受總是在最後,但是順序應該是『靈心身』,因為靈性容易有感受,自然會影響心與身。」明毓法師表示,大眾印象中的佛教音樂是指法會裡的唱誦,但是佛教音樂可以有其他多元表演面貌的呈現。

要如何透過佛教音樂傳遞出「無住生心」,法師認為「音聲的攝受力」是關鍵,節目之一的「三傳梵唱」,主辦單位邀請中華民國國際藏傳研究會、中華民國原始佛法三摩地學會以及慈法禪寺的僧眾上台梵唱,「即使我們聽不懂巴利文、藏文,但是法師起腔梵唱,我們的心靈很容易被慈悲渾厚的法音攝受,得到慈悲的祝福與力量」。

此外,主辦單位也準備限量福袋,內有星雲大師著《貧僧有話要說》、《人間福報》一份、蓮歌子佛曲CD、藥師咒貼紙等,讓大家把音樂會的感動延續到生活當中,無住而自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