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綠領風潮席捲校園!據美國研究指出,到了二○三○年,美國每四個工作者就有一位會是「綠領」工作者,而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也曾表示:「未來每個工作,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一定都會轉變成綠領工作。」因此,大學近年紛紛成立「綠能科系」,為培植綠領人才及早下功夫,「不畏少子化,註冊率近百分百」。
「綠領人才」特色是「跨領域」,就是整合傳統的工程等科系,以「綠能」概念來貫穿。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原名為環境與能源學系,搭上「綠能熱」改名後,學測錄取分數從五十三級分升至六十二級分,註冊率九成五以上。
南大綠能系系主任張家欽表示,南大綠能系是全台第一個以研究「綠色能源」為發展重點的科系,目前國立大學都是在傳統工程科系下從事綠能研究,沒有綠能系統整合概念。
歷經食安風暴後,強調天然環保的綠色商品逐漸受國人歡迎。大葉大學去年成立綠色產品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學程註冊率高達九成五以上。學程主任陳郁文指出,一般設計系學生的創意像「放煙火」,概念無法市場化,學程特色是結合工業設計跟製造,學生除了要會畫設計圖,還要做3D建模跟結構分析,進而變成實用的產品。
陳郁文說,學程師生研發出碳纖打造的電動自行車,中置馬達輔助動力,騎乘者不需任何操作,就可得到適當的馬達輸出,將於十九日發表,未來也會量產。
明道大學景觀與環境設計學系以綠環境為出發點,教學重點包括綠建築、景觀設計、環境規畫、水土保持,也成立保育義工隊,進駐社區農村輔導,且學生大四一整年須進入企業實習,註冊率逾八成。
「綠領人才,除了技術基本工外,仍須人文社會專長。」東海大學副校長巢志成表示,永續、環保是跨領域議題,須有社會科學視角才能成功。除了開設「綠能產業學程」和集合八大學院的全球環境暨永續社會發展計畫,明年將設立永續科學與工程學系,全英語授課。東海開發台灣第一個「綠能智慧宿舍系統」,只要下載App軟體,就能遠距離開關家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