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年網路及媒體傳播發達,每到颱風季,就會出現各種颱風稱號,如「地表最強颱」、「穿心颱」等;中央氣象局近日公布十年來媒體愛用的形容詞,希望讓民眾看了不只會心一笑,也藉此了解颱風特質,以後看到聳動用語不過度恐慌。
氣象局表示,近年出現許多新颱風形容詞,儘管和科學定義不一定相同,但白話的用詞讓民眾更容易想像;不過,若民眾不清楚用詞背後意義,或是過度解讀,就易恐慌或誤判。氣象局整理出近十年媒體愛用的形容詞,輔以氣象局颱風實測資料來作分析,發布「颱風的形容詞知多少?」文章。
近年最常出現在螢幕上的莫過於「穿心颱」;此用語源自二○一○年泰利颱風,氣象局說,當初颱風路徑不排除由中台灣穿越,恐為西部帶來嚴重災情,因此媒體想出穿心颱這個形容詞,所幸颱風最後沒登陸台灣。
「爆頭颱」則是今年蘇迪勒颱風襲台時的形容詞;由於蘇迪勒可能從宜蘭登陸,對北台灣威脅性大,有了爆頭颱之稱,不過最後蘇迪勒偏南在花蓮至台東一帶登陸。
「地表最強颱」則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給蘇迪勒的稱號,但氣象局認為,與二○一○年梅姬颱風、二○一三年海燕颱風相比,蘇迪勒強度都較弱,不符合這樣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