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
最近有機會與國外友人分享治校及教學經驗時,常有國外學者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卻有共同體認,當今各國教育共同關切的關鍵指標是學生的態度養成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育,因為那是他們未來如何在職場工作及工作是否順利最重要的因素。學者對當今年輕人沉迷於網路所造成的親情疏離、同理心問題等尤感憂心。
諸如:親人在餐廳一同用餐時,卻各自滑手機很少對談,男女約會即使坐在一起,亦是各自滑手機代替情感溝通。
在某種程度上,手機已把人變成了聾子與啞巴。雖然大家都知道問題,可是要立即解決並不容易,猶如百年前的鴉片一樣,等到有一天到了嚴重影響社會問題時才會警醒。十一月二十日,筆者有幸至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參加「三好校園共識營」,聆聽四家典範三好校園的報告,發現各校均為了淨化心靈、帶動校園和諧,提出很多的心得分享,讓人頗為感動,對於各校的付出及用心,表達深刻的敬意與謝意。如果我們能把「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努力推廣,普及其影響力,應該對當前疏離的親情所造成的校園問題有所改善。
南華大學在辦學的宗旨上把「三好」當作圭臬。從組織設計上,設立了三好校園推動委員會,由校長主持推動;訂定三好校園實施辦法、三好護照認證制度及品德教育推動委員會予以推動。
在課程規畫上,把生命涵養課程予以納入並把服務教育、生命教育涵養課程調整,如推動成年禮活動,讓新生表達對父母親的感恩及培育之恩;推動「正念靜坐」緩和學生之身心壓力,強化自我療癒能力;推動「融入生命教育的服務學習」及「融入生命教育的彩繪活動」,讓學生可以透過彩繪表達他們的心思。
在環境形塑上,創設「璀璨生命故事館」以系列動人的生命教育故事,觸動心靈帶動生命力;創制「數位生命教育磨課師」,讓學生可以在家及各地分享學習生命教育的內容;設置「三好旗」於校園,讓同學隨時可以提醒自己,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設立「三好燈」於相關校園重要出入地點,讓同學可以把每天行三好之舉表達在電子看板,也當作一種省思作用;譜唱「三好歌」,讓同學在休閒之際,隨時可以聆聽三好歌曲。
在活動推廣上,於重要節慶日推動三好措施,如母親節、教師節等等,鼓勵學生書寫感恩卡;推動蔬食環保救地球;推動三好淨掃活動,以及從事各種敦親睦鄰工作等等。
學校為了了解推動三好運動的成效,特別設計了問卷,在推動前與推動後一年學生在態度質量的改變,以為檢討改進參考。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學生在自我效能提升達到百分之五十八,自我價值感提升百分之五十五,同理心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同學的情緒困擾也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四。教師自覺教學生命力、生活生命力均提升了百分之五十五。以上數據足見三好運動之推動在南華大學的師生上已產生了很大的質變,由於推動成效成果卓越,被教育部評審為三好實踐學校,品德教育績優大學、生命教育典範績優大學。
教育部並於今年初經過嚴格評審,將全國生命教育中心設立於南華大學。南華大學彙集全國各界之生命教育教材、生命故事、重要資訊於中心內,我們竭誠歡迎各界對三好運動、生命教育有興趣及有意願參與者予以共同分享。
做好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說好話,可以改變團隊工作的和諧;存好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人人如能行三好,相信社會必會更美好。期盼透過「三好」,塑造校園的倫理文化,帶動和諧的社會。